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29|回复: 48

如何看待教育部撤销《谁是最可爱的人》

[复制链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发表于 2008-8-31 10: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教育部撤销《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育部要从课本中撤销《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怎么看?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8月9日,已经住进医院1年,病重的魏巍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了床边的小孙子,他似乎觉得头有些昏沉,对孙子说:“抱着我的头摇一摇。”他想让自己清醒一下,孙子抱着他的头轻轻地摇,魏巍交待给孙子一句话:“我交待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子说记住了,爷爷让孙子连续说了3遍“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孙子说到第二遍时已泪流满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0: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294/21/55/4_1.html

魏巍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8岁,可算高寿、善终。他以一篇文章影响数代人而著称,也正因为这一点,他的去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向一位逝去的老人致哀悼别,对印象深刻的文章念念不忘,不但是文人之幸,也是人之常情。愿魏巍老人安息!  

    正如作家邓友梅所言,魏巍老人辞世,“那一代”文学时期最后一颗闪亮的明星陨落了。邓作家所谓的“那一代”,显然有所指。以我的理解,大致说的是抗战后开始活跃文坛,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万马齐喑为止的这一代革命作家吧。他们该是上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的下一代,同时也是邓友梅这些1949后开始创作的作家的前辈。在这一代作家之中,战争是他们创作的主要题材。  

    魏巍的作品,我只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因为这是初中的课文,当年甚至要背诵。从网上为数不少的悼念和缅怀文章看,绝大部分也是围绕着这一篇文章生发感慨,满腔热情,寄托哀思。有趣的是,少有人提及魏巍的其他作品,他大部头的《地球的红飘带》,《东方》等,读过的人就更罕见了。这个现象让我好奇,一篇文章魅力无穷,能让众多的人难以忘怀,这并不奇怪。既然一句话就千古传颂屡见不鲜,数千字的长文当然也有可能。我的问题是,如果这篇来自战场的文艺化的通讯,半个多世纪,不是长期保留在语文课本之内,人们还会记得文章和作者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能给几代人以影响,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用文学的手法,别具一格地将浓烈的感情挥洒在残酷战争中普通的士兵身上。一方面,战斗惨烈,死伤无数,这是战争现实的背景。魏巍在描述松鼓峰战役时写到:战后的战场上,“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另一方面,利用细节着力刻画了幸存的士兵淳朴、善良,得出其内心世界美好、崇高,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结论。对比强烈不说,还广泛使用对话、设问、排比等手法,娓娓道来,辞藻华丽,能给少不更事的中学生以深刻印象,很正常。  

    离开学校近三十年,回头再读这篇课文,我的感受已经大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它对战争血腥的渲染、人类残酷的相互杀戮和为善施爱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仿佛说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魔鬼的决斗,其文学性的描写恐怕难以反映世道人心的本质。从文学的角度,如果说文章无意中揭示了人善恶的两面性,也显得肤浅粗疏,难免简单化之嫌。而且对于中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这又未免过于乐观。  

    至于文中意欲竭力表白的,战争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的幸福来源之说,在逻辑上也似是而非,大有缺陷。战争与和平之间,人类的两难选择,由来已久。但无论如何,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是毋庸置疑的。战争涂炭生灵,灭绝人性,和平值得珍惜和细心呵护,也是共识。但这一切和幸福没有多大关系。在和平的环境里也有幸与不幸,任何时候,个人生活不堪重压痛不欲生者也比比皆是,很难讲这些人是幸福的。要求他们以和平或者战争的理由承认自己是幸福的,显然不通。事实上,此文发表后不久,接踵而至的反右、饥荒和浩劫,也很难让人有什么幸福感。也就是说,现在看来,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宣教的产物,有着深刻浅显的时代的烙印,以及作者思想、认识以及艺术表达方面的局限性。对此,我同意这样的看法:这篇文章文学价值不高,充其量也就还有一点历史价值。  

    人类在飞速进步,祖国在和平发展。先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当然要载入史册,永久铭记。但时过境迁,现在是21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爱恨和幸福观,在融入世界,和谐为本,和平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的时代,还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显然和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抵触,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虽然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固步自封的落后领域。但一年前把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语文课本里撤出,放进历史档案馆,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令狐补充)

[ 本贴由 大海 于 08-9-2 16:42 最后编辑 ]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魏老尸骨未寒,英灵尚未远去.就在无数的国人在心中为老人家的离去感到不舍,感到难过的时候.某些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迫不及待地就跳了出来,公然写文叫嚣<<最可爱的人>>从教科书撤去是明智之举.此等之人,此等作为,实在令人心寒,叫人不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每每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曾经感染影响了中国的好几代人.那些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战士,那些在残酷的战斗中宁死不屈的勇士,他们的英雄壮举,震撼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刻地理解了"最可爱的人"的内涵.只有那些在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的时候,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拼搏的人才当得起"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呼.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那些可爱的志愿军战士,他们就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当美帝国主义要把战火烧到我们家门口的时候,当新中国的敌对势力要把新中国封锁禁锢的时候,几十万大军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以志愿军的名义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军一道,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雄壮的战歌.就是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我们的英勇的中朝军队愣是把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得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画押.说起来容易,可是这让我们后人至今引以为豪的结果,是用一场场残酷的战争的胜利换来的,是几十万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可以说,没有他们当初在朝鲜战场上和敌人的殊死搏斗,哪里有我们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想想那些至今还长眠在朝鲜土地上的烈士们,我们这些后人,我们这些享受着和平的人们,怎么能把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最可爱的人"忘记了呢?

   岁月沧桑,几十年风云变化,可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生命没有消融,,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这种精神会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在我们的军队中,那些可亲可爱的战士们,那些冲锋在抗灾第一线的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不就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吗?这是不需要质疑的.可是,为什么有极少数人,他们竟然散布<<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教科书撤去是明智之举呢?那是因为他们想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且让我们来看看有关的言论,就让我们一点点来剥丝抽茧.

   原文:我觉得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它对战争血腥的渲染、人类残酷的相互杀戮和为善施爱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仿佛说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魔鬼的决斗,其文学性的描写恐怕难以反映世道人心的本质。从文学的角度,如果说文章无意中揭示了人善恶的两面性,也显得肤浅粗疏,难免简单化之嫌。而且对于中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这又未免过于乐观.
   
   战争的残酷,烈火硝烟,当然充满了血腥.可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为国而战,是不得不为的搏杀.难道和杀到我们面前的敌人讲仁爱,讲和平吗?没有人喜欢战争,当年我们是不得不选择了战争.为了自己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祖国,为了那些饱经战乱的同胞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他们不能不进行决命的厮杀.试想没那那些残酷的对绝,哪有中国的今天?到如今某些人居然这样来诋毁魏老的这篇歌颂志愿军战士大无谓的爱国精神的文章,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混乱.不过这些伎俩又怎能骗得过人呢?没有国家的强大,哪有百姓的安生?想想伊拉克那些倒在血泊中断胳膊少腿的无辜平民吧?那还不是拜美国人所赐,血腥不?恐怖不?这样的赤裸裸的侵略战争不去鞭挞,却认为魏老的这篇传世之作是"煽情和滥情"是"渲染战争",司马昭之心昭然纸上.

  原文:人类在飞速进步,祖国在和平发展。先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当然要载入史册,永久铭记。但时过境迁,现在是21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爱恨和幸福观,在融入世界,和谐为本,和平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的时代,还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显然和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抵触,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虽然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固步自封的落后领域。但一年前把这篇影响了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语文课本里撤出,放进历史档案馆,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此文居然认为把影响了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从语文课本里撤出,放进历史档案馆,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种欺世盗名的言论,居然打着"革命英雄主义过时"言论,认为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爱恨和幸福观,在融入世界,和谐为本,和平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的时代,还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显然和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抵触,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

   我对这样的言论尤其愤慨.历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我们中华民族就是踩着历史的脚印一步步走过来的.现在的青少年不是说不要了解历史,相反,他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句老话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现在的青少年就是中国未来的主人,我们的大好河山需要他们去守卫.而这些颠倒黑白的家伙,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言论让我们的后代思想之塔倒塌,从而进行水到渠成的颜色演变,才是这些谬论的根基.

   这些用心险恶的言论警醒我们,我们需要的百倍的精神来迎接新时期"颜色战争"的挑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拼杀的战争,但是更"残酷".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狼牙山五壮士已经被删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84

帖子

5313

积分

游客

积分
5313
发表于 2008-8-31 1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历史一些本来的面目吧!
我惊诧和朝鲜人、韩国人聊天时,他们对抗美援朝都有着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看法(因为我们是读着魏老最可爱的人长大的),小时候不止一次地亲耳聆听过幸存五壮士葛老爷子的报告。今天回过头来时,一切已和记忆里的烙印相去甚远。
年代变了,让孩子们多读些真实和美好的东西吧!
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宰 于 2008-8-31 11:09 写道:
还历史一些本来的面目吧!
我惊诧和朝鲜人、韩国人聊天时,他们对抗美援朝都有着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看法(因为我们是读着魏老最可爱的人长大的),小时候不止一次地亲耳聆听过幸存五壮士葛老爷子的报告。今天回过头来 ...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293/24/79/3_1.html

人类在飞速进步,祖国在和平发展。先烈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当然要载入史册,永久铭记。但时过境迁,现在是21世纪,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爱恨和幸福观,在融入世界,和谐为本,和平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主旋律的时代,还继续向青少年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显然和与时俱进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抵触,对孩子们的心智发育难免有负面影响。虽然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固步自封的落后领域。但一年前把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烈士陵园平整好,土地用于商业开发,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34:::34:::34:::34:::34: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94
发表于 2008-8-31 20: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阵亡者魏巍
  
  作者:郭松民

转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阵亡者魏巍
  
  ★ 郭松民
  
  我走进病房的时候,魏巍老人已经处于弥留状态了:他的鼻孔里插着氧气管,瘦骨嶙峋的手臂上插着针头,整个身体深深地陷在病床上。老人的女儿魏平附在他的耳边,轻轻地呼唤道:“爸爸,您看谁来了?”老人无力地睁开眼睛,茫然地看了我一眼,又沉沉睡去。
  
  不知怎的,老人闭目躺在病床上地神态,让我想起了电影《上甘岭》中重伤阵亡的那位七连指导员,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质问撤入坑道的八连连长:我交给你的阵地呢?!
  
  和七连指导员一样,魏巍也阵亡了——是的,他的确是阵亡了!不是“溘然长逝”,更不是“驾鹤西去”,魏老走得没有这样轻飘,这样洒脱,在人世间,他还有太多的牵挂,他为了捍卫那些他认为比自己生命还要宝贵的信仰和价值,战斗到了最后一息。在骨子里,魏老从来都是一个军人,他和那些酸腐的,浑身上下散发着狐臭的精英文人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我想,老人如果在天有灵,也是会同意我把他定位为一个“阵亡战士”的。魏老这次住院以后,一位老友曾赠诗一首,祝他早日战胜病魔:
  
   战云压城战士稀,
   为何众星早离去?
   你身寄托人民望,
   咬紧牙关硬坚持。
  
  魏老则和诗一首:
  
   战云压城战士稀,
   喜看新星已崛起。
   大地思潮终涌动,
   中华山花烂漫时。
  
  显然,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老人也仍然是以坚守阵地的战士自况的,而且,他对“战云压城战士稀”的严重局势也没有任何悲观,心中仍然充满了胜利豪情,这一点,他和当年坚守在上甘岭阵地上的那些志愿军战士,也是完全一样的。
  
  虽然魏老在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就参加了八路军,但应该说,从那时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他主要还是以一个体制内军旅作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文化人”。但是,可能连魏老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其后的三十年,他却渐渐转型成了一个真正意义的战士。尤其是在1990年代初,已过古稀之年的魏老,在发表了《认识真理也需要时间》一文后,他的处境,简直像是处于上甘岭的堑壕之中了——但,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好一个魏老!在枪林弹雨,万炮齐轰中却岿然不动,面对泰山压顶一般的严峻形势,却略无惧色,真称得上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了。
  
  记得是新世纪初的一个早春时节,我有幸陪魏老去北京郊区看望他的老朋友寒春老人。途中休息的时候,我提了一个很普通的时事问题,魏老因为已经有些耳背,便让我再重复一遍,这时魏平便急忙用眼色示意我不要再说下去,看了旁边警觉的“随行人员”,我心里明白七八分,魏老当时的处境之险恶,由此可见一斑。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老的名篇,而其中关于“松鼓峰战斗”的描述最为惊心动魄,让我摘引一段在这里:“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志愿军战士所以能够如此英勇,自然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而魏老也正是这样一个信仰坚定,憎爱分明的人。1995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成立,魏老前去祝贺。当他看到成立会场的横幅上写着:“我们的旗帜是共产主义”,禁不住老泪纵横。在他75岁生日时,魏老曾经写过一首《自题》诗:“黄河岸上一少年,不觉霜雪飞鬓边。烟飘青春从不悔,雾迷关山志更坚。鲁师遗训铭心底,痴牛永俯孺子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诗言志,这首七言诗就是魏老对理想和信念的真实表达,我们从魏老这些年来的实践中,看到的也正是这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
  
  “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这句话是魏老用来赞颂那些志愿军战士的,也完全可以用来赞颂魏老本人。
  
  魏老是阵亡的,因为如果不是在垂暮之年,他不得不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一场烈度不下于“松鼓峰战斗”的斗争中去,他现在还应该很健康地活在人间。以魏老的声望和资历,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过一个享尽清福的晚年,但他却选择了战斗。不过我想,魏老应该是无悔的,因为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可能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阵亡在阵地上更能让他感到光荣,更能让他含笑于九泉了。
  
  魏老走了,但后人还要继续坚守阵地。因为魏老,以及那些无数已经牺牲的前辈和先烈们,还会在冥冥之中注视着我们,并时时向我们发问:“我交给你们的阵地呢?!”

Flash: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g4NTA4MA==/v.swf
------------------------------------------------------------------------------------转贴分割线

送别魏老——以部分强国网友的名义

转自人民网强国论坛   作者:老泥头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88127029&bid=2

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过了一点。刚想过去买束鲜花,手机响了,这是特意从苏州赶过来的一个网友打来的。我一边接听,一边辨别他所在的方位。哦,看到了,在松树下接听手机的那位应该就是。我跑了过去,网友伸出了手,紧紧地握住了我同时伸出的手。
    
  正准备去签名的时候,又遇到了几个网友,寒暄了几句。我赶紧去签名,签名处人很多,排着长队,把门前挤得满满的。终于轮到我了,我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写下了“代表强国部分网友”这样几个字。
  
  本人在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转发了《郭松民:阵亡者魏巍》的文章后,就有一万多人阅读了这个帖子,二百多个网友跟帖表达了自己沉痛哀悼的心情,同时表达了对魏巍老同志革命战斗一生的无限敬仰、无比热爱的心情。
  
  “魏老,您也是最可爱的人!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忠贞战士魏巍先生永垂不朽! ”
  
  “向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魏巍同志学习,巍巍同志完成了人生最圆满的答卷,我们永远怀念他!”
  
  “向毛主席的好战士魏巍致敬!”
  
  “沉痛哀悼---铮铮铁骨的魏老!”
  
  “魏老:当代鲁迅,民族之魂!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您的名字与共和国长存!”
  
  “不为浮云遮望眼,要拿魂魄碾冰霜!”
  
  “魏老,你安息吧,你的阵地会有无数后来人坚守!”
  
  “魏巍不仅是一位最可爱的人,而且是一名鲁迅式的革命战士,一名马克思主义文艺家,是毛泽东思想最彻底的实践者。”
  
  ……
  网友们敬挽魏老的留言太多了,恕不能一一列出。
  
  在得知本人要去为魏老送行的消息后,昨晚又有网友特意委托了我。我想肯定还有很多不能到现场为魏老送行的网友都会很愿意让本人代表他们的。因此,我就决定义不容辞地作一次代表。
  
  告别厅的外面,也摆满了花圈、花篮,一直延续到台阶下面的广场上。广场的南端,有几个年轻人拉开一条蓝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最可爱的人 永垂不朽 最可耻的人 虽生尤死。横幅表达的是民心,不少人在那里照相留念,我们几个人也走了过去,在那里留了个影。
  
  然后,苏州网友和我一起来到鲜花厅,买了九朵红玫瑰(代表对魏老的久久怀念之情)。我们随着人群缓缓地步入了四周布满花圈和鲜花的告别厅外间,随后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告别厅,手持鲜花向魏老的遗体三鞠躬。看到魏老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静卧在鲜花丛中,想着魏老战斗的一生,心中充满了敬意。当我把那代表网友们一片心意的鲜红的玫瑰花轻轻地置放在魏老的身边的时候,心里默念着:敬爱的魏巍老同志,我代表强坛网友来送您了,您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革命,您一路走好! 
  
  在回家的路上,我认真地拜读了描写魏老生平的小册子《魏巍》。最后这一节写到:8月9日那天,魏巍从昏睡中醒来,见到了他的孙子。他觉得头有些昏沉,对孙子说:“抱着我的头摇一摇。”他想让自己清醒一些。孙子抱着他的头轻轻地摇着,魏巍提高了声音,“我交待你的只有一句话,继续革命,永不投降!记住没有?”孙子说“记住了!爷爷!”“再说一遍!”孙子说“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孙子又提高了声音说“继续革命!永不投降!”魏巍又说“你再说一遍”孙子说完了第三遍二人已是泪流满面。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嗖嗖地往下掉,魏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革命!革命!战斗!战斗!这也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遗嘱。
    
  2008年8月30日晚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一位不知名的网友,跟帖说:不在北京, 遥望叩首送魏老同志, 魏老精神永生! 该网友并以《国际歌》为魏老送行。 
---------------------------------------------------------------------------
魏巍简介

魏巍,河南人,1920年1月16日出生,诗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就是因为其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使“最可爱的人”成了人民志愿军和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

魏巍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到延安,同年4月入党,入抗日军政大学。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魏 巍:惊闻山西“黑砖窑”事件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6&id=131858

魏 巍: 老红军说话了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73225/


[ 本贴由 修歌 于 08-8-31 21:06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21: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狼牙山删了,最可爱的人删了,等着哪天把南京大屠杀也删了。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08-8-31 2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册不是早就载入了么?
后辈们看不看史是他们的事。
我们要不要灌输是我们的事。
闪灵爱孽儿,很好。
让闪灵爱魏巍,胡扯。

忘了说了,打酱油的。::40: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1 06:28 , Processed in 0.0624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