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3|回复: 8

终是好事!——卢安克的博客关闭了!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94
发表于 2010-5-25 0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是好事!——卢安克的博客关闭了!

卢安克还是选择关了博客。
据说是很流行的“被XX”——因“没有做志愿者和教师的资格”并受到XXXX的警告。
网上惊呼一片,但我觉得,不管是不是“被XX”,卢安克关了还是被关了博客如能安静些,这也是他想要的。
终是好事!

卢安克博客:http://luanke.jiaoyu.org/

[iframe]http://luanke.jiaoyu.org/[/iframe]

[ 本贴由 修歌 于 10-5-25 09:30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9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8: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安克:“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

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不吃肉、不喝酒,给学生们上课不用课本,也不要报酬的怪人;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老师,是可以一起爬树、在泥里打滚的玩伴;在许多人看来,卢安克就像白求恩一样,是能够感动中国的“洋雷锋”,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自己看来,他与其他人一样普通,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是卢安克,一个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

山里来了个“洋雷锋”

2001年7月,广西东兰县坡拉村林广屯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在村里以每月10元的价格租了房子开办学校,给当地失学的孩子上课。当时的林广屯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当地人大多只会讲壮族方言。人们觉得这个外国人真是一个怪人,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国家,却跑到中国农村来给学生上课,还不要工资。几天后,村民知道了这个外国怪人名叫卢安克,是德国人,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会自愿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不要钱。

在村民眼中,德国怪人卢安克就是洋雷锋,是来帮中国人搞教育的,老人和小孩都亲切地叫他“卢老师”或者“老卢”。

做学生身边的大人

孩子们把卢安克当作最值得信任的玩伴,而卢安克也是最了解山里孩子的人。卢安克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爬树、挖泥鳅、在泥地里打滚。白天,卢安克与学生一起去放牛,去干农活;晚上,孩子们在看电视剧,而他则在一边翻译他的书。卢安克与孩子们的关系很亲密,不少孩子会爬在卢安克身上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

卢安克还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人和女人是怎么回事”,是孩子们问得最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问家里的大人,孩子可能会被骂一顿,而当孩子向卢安克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会得到一个很真诚的答案。记者问:“关于鬼的问题,你怎么跟学生解释?”卢安克说:“我会告诉他们,我没有见过鬼。有学生说,村里有人看到鬼后就病死了。我就告诉他们,是这个人病了,思想出现了幻觉,才会见到鬼。不是鬼把人害死了,是这个人本来身体就不好才死的。”记者又问:“关于性的话题呢?”卢安克:“中国的大人一般不愿意和孩子谈性的话题。事实上,孩子愿意提出来,表示他已经知道了一些信息。只要大人愿意去了解孩子所知道的东西,孩子就会很满足,也就不会再问下去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寒假和春节,卢安克依然会像之前的假期一样到学生家里过。他说:“我会每天去一个学生家,与他们生活,轮流做他们身边的大人。”

这辈子已经交给了山里的孩子

最令卢安克感到不安的是,很多女孩子因为看了媒体报道而声称爱上了他。对于“粉丝”的追逐,卢安克说:“她们说要到学校来找我,嫁给我,有的人甚至说要离了婚来嫁给我,这让我很担心。我想是时候告诉大家我已经有未婚妻了。”卢安克的未婚妻也是一名志愿者,她爱山里的孩子,学校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她。

得知卢安克有了未婚妻后,板烈村村民的心情忽然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他们希望卢安克能早点结婚,因为在农村,男人都要结婚;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卢安克结婚后会离开板烈,离开山里的孩子。

在交谈中,卢安克多次提到自己就是板烈村的一个村民,就算他离开学校,也是暂时的。他说:“这里有我的学生,他们需要我,所以我还会回到板烈的。”这个学期结束后,卢安克计划去广州看看。学生听说后都问他:“那你还会回来吗?”得到卢安克肯定的回答后,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卢老师不走!他还会回来!”卢安克说自己已经把这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我们的命是在一起的,无论怎样我都会回来”。

对话卢安克

“我很害怕去感动别人”

在中国山村义务支教10年,躲记者成为卢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有记者来采访,他就会远远地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了,再回到学校。他说:“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记者:“你十年来都在躲记者,去年年底为何会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卢安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如果你隐藏着自己,不敢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做着自己所喜欢的事,别人就会认为,他们也不能做到。但如果你让他们看见,这就等于允许他们像你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等于解放了他们的愿望。这不是说让他们做跟你一样的事,而是说让每一个人做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所愿意的事’。我被这句话感动了,所以我第一次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

记者:“节目一播出,很多人都被你感动了。”

卢安克:“我很害怕去感动别人。2006年,有人推荐我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我吓坏了,赶紧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他们别选我。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

“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

记者:“很多人钦佩你,甚至崇拜你。”

卢安克:“那是他们的感觉,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很多人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我的,那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一个人认为别人做的事是对的,也是应该去做的,但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愿去做,他就只好钦佩或者崇拜。”

记者:“也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教育。”

卢安克:“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不该干涉。”

Flash: http://www.tudou.com/v/stM8CuU8WTE/v.sw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9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会离开山里的孩子!

他最怕别人这样描述他:“一个外国志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贫困的山村,愿意吃苦,具有崇高的精神。”这不是他谦虚,而是他非常担心媒体误读。在他看来,一旦成为公式化的先进人物,很容易把许多标签贴上身,活生生真实的自己反而消失了,那肯定不是他——卢安克。

  去年年底,这位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十余年的德国志愿者首次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专访,节目一播出,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了。然而,卢安克却说: “我很害怕去感动别人。2006年,有人推荐我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我吓坏了,赶紧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他们别选我。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了我。” 

  “成熟不意味着理想的放弃”

  从广西首府南宁往西北方向前行约308公里,就到了一个叫东兰的县城。坐中午12时的中巴车,只要1个小时,就能到达一个叫板烈的村庄。

  来自德国的教育志愿者卢安克,就住在板烈小学简陋的教具管理室里。这个满头金发、高大而瘦弱的男人,说话时的语气平和舒缓,不急不躁;他穿一件宽大的假冒名牌运动服,显得特别瘦削。当你和他说话时,他整个身体向你前倾过来,那一双银灰色的眸子专注地望着你。

  卢安克1968年出生在德国汉堡,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他22岁来华旅游时爱上中国,而后到中国留学。从1999年起,他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广西偏僻的山村,义务教育无钱上学的孩子们讲普通话、学文化,此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至今。

  发掘人的创造能力,正是卢安克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然而,卢安克在中国的教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他曾因未办“就业证”而教书,被公安罚款3000元;因为他的教育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他曾被学校开除。卢安克没有收入,他靠写书、翻译书籍挣来的钱全部寄给慈善机构,更不接受任何慈善机构的救济,只依靠父母每年寄给他的5000元人民币生活,这些钱还是是父母从退休金里省出来的。就这样,他在中国生活了十余年,他说,他只代表个人,他做的事是他的梦想,并非慈善。

  在中国农村义务支教十多年来,他发现了中国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普遍问题,比如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压抑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又比如过于注重应试,忽视了素质的培养。他想告诉天下的家长:一个人的生存,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理念,他就永远找不到自我的力量。父母应当让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之所以选择去农村,是因为卢安克觉得,山区农村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

  一个学生曾对他说:“我一方面觉得你像大人,另一方面又像小孩。”卢安克说:“如果成熟意味着对理想的放弃,我不愿成熟。”

  一个人如果只为了自己的家人,那家人就是他的后代 ;如果为了自己的学生,那学生就是他的后代; 如果为了整个人类,那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德国教育志愿者 卢安克 

  做学生身边的大人

  2001年7月,卢安克把他的办事处搬到了广西东兰县坡拉村林广屯。他在村里以每月10元的价格租了房子开办学校,给当地失学的孩子上课。2003年,卢安克开始在广西东兰县板烈小学5年级班做教育实验,让学生们观察、感受、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观察到的情况并改造环境。同时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山路弯弯》。

  “这是个什么烂仔,把头发染成这颜色!”因为没见过外国人,乡下的老头儿第一次见到卢安克时说。几天后,村民知道了这个外国怪人名叫卢安克,是德国人,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会自愿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不要钱。

  而如今,村民几乎已忘了他是一个外国人,他们像对待村里人一样,和他打招呼、聊天、开玩笑。在山村小学里,学生见到卢安克,经常是一起扑到他身上。不少孩子会爬在卢安克身上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

  除了教孩子们各种知识,卢安克最喜欢和孩子们做的事情就是爬树、挖泥鳅、在泥地里打滚。白天,他与学生一起去放牛,去干农活;晚上,孩子们在看电视剧,而他则在一边翻译他的书。他常常组织学生做一些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使他们摆脱过于固定标准的思考模式,比如组织学生一起设计屯里需要修建的桥,来把生活中的事情当成学习机会,从环境的需要来培养学生。

  在孩子们眼里,卢安克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他能回答孩子们最好奇最想知道的问题。“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人和女人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如果问家里的大人,孩子可能会被骂一顿,而当孩子向卢安克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会得到一个很真诚的答案。

  卢安克所在的板烈小学有240名学生,70%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每到周末或是假期,冷清的校园会让卢安克感到不安,从2003年起,卢安克就选择每天去一户学生家,与他们一起生活,轮流做他们身边的大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家,我也需要家。我的家(学校)比较大,我的孩子(学生)比较多。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不回家,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暂时替代他们父母的人,他们那么靠近我,就是因为没有父母可以靠近。”卢安克说。

  成年人不在孩子身边在卢安克看来是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板烈村的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管教,很多小孩在一起就会进入疯起来的状态,然后变得很“野”。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卢安克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部叫“和平剑”的电视剧,让孩子们共同来演。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荣志的小孩,一心想当英雄。他历经种种磨难追求到了和平剑,但这把剑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帮助人,也能伤害人,甚至包括自己。荣志经受了外来的种种诱惑。也抑制了内心的种种欲望。最终才成为真正的英雄。卢安克说“这是经过行为来学习,不是说话。说话是抽象的,不侵入他们的感受,应该用行为去学习,更直接的。可能头脑想不到,但他们的感受中都存在,他们已经接受了,但还没理解,但大了他们会回忆。”

  在中国山村义务支教10年,躲记者成为卢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说:“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2006年中国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他已经是候选人。当他得知此事之后,直接给评委会写信,坚决不从。直到2009年底才第一次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而他之所以最终接受了这一采访,还是因为他受到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一句话的启发,他说:“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如果你隐藏着自己,不敢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做着自己所喜欢的事,别人就会认为,他们也不能做到。但如果你让他们看见,这就等于允许他们像你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等于解放了他们的愿望。这不是说让他们做跟你一样的事,而是说让每一个人做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所愿意的事。’我被这句话感动了,所以我第一次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

  “我不会离开山里的孩子”

  卢安克的事迹不胫而走以来,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敬佩与赞扬。最令卢安克感到不安的是,很多女孩子因为看了媒体报道而声称爱上了他。每天,他的电子信箱都会收到上百封邮件,不少是女孩子们写给卢安克的追求信件。每个月,学校里都会有陌生女孩来拜访,她们都是卢安克的“粉丝”。

  对于“粉丝”的追逐,卢安克说:“她们说要到学校来找我,嫁给我,有的人甚至说要离了婚来嫁给我,这让我很担心。我想是时候告诉大家我已经有未婚妻了。”

  卢安克的未婚妻也是一名志愿者,她爱山里的孩子,学校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她。

  得知卢安克有了未婚妻后,板烈村村民的心情忽然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他们希望“不谈恋爱、不结婚的怪人”卢安克能早点结婚,因为在农村,男人都要结婚;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卢安克结婚后要听老婆的,会离开板烈,离开山里的孩子。“大家都不想让卢安克走,他是一位好老师。”一位板烈村民说。

  这个学期结束后,卢安克计划去广州看看。广州的一家公司希望能聘任他做摄像师。在农村呆久了,他也很想去感受一下中国都市的发展。学生听说卢安克要去广州,就睁大了眼睛问他:“那你还会回来吗?”

  得到卢安克肯定的回答后,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噢嚯……卢老师不走!他还会回来!”

  卢安克说自己已经把这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我们的命是在一起的,无论怎样我都会回来”。他和学校里的孩子一起创作了很多歌曲,其中一首歌叫《还有谁在乎我》,曲调轻柔,孩子们唱起来略带着伤感:“你走时我又舍不得,到我走时你还会在乎我吗?我们都不完美,但为了你,我愿意做出来不可能的改善。为了回来,为了在乎你,我不怕失去自己的一切。我心中的愿望已经满足了,而我激动流下的泪也停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9

帖子

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8
发表于 2010-5-25 09: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卢而言,是好事
对某XXXX而言,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对这种人,只有敬仰,
和身为本国人却无作为的万分羞愧。

[ 本贴由 沧雪 于 10-5-25 09:15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18
发表于 2010-5-25 0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说的,一个字: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6

帖子

13

积分

游客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5 1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字:非常感动

[珞珈论坛] 卢安克——这个国家终于伤害到了百般隐忍的他
发信人: whisper (仲夏夜之梦), 信区: WHU
标 题: 卢安克——这个国家终于伤害到了百般隐忍的他
发信站: 珞珈山水 (Mon May 24 21:53:21 2010), 站内

面对面(2009.12.27)柴静专访卢安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tM8CuU8WTE/

卢安克从2001年开始开设博客和个人网站,网站上有他翻译的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在博客中,他张贴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在他的博客上,记者看到,在关闭博客的告示中,卢安克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博客上声明,自己“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网友“冰瀑”在博客上透露,他曾在四月份去广西东兰拜访卢安克,他谢绝了冰瀑的采访,原因正是受到了广西自治区公安厅“有关部门”的警告。

广西所谓“有关部门”的言下之意,就是让卢安克不要在媒体上出现、也不要再谈论有关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了。否则“有关部门”将可能会追究他的“不法行 为”,并随时 有可能把他驱逐出去。

在博客上,卢安克用不甚地道的中文写道,“我不是本国人(中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中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卢安克说,“社会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社会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请你们理解。”

冰瀑质疑说,如果卢安克从条文上讲,确实没有充当志愿者和乡村小学教师的“资格”,但“有关部门”不仅不提供帮助和服务,反而对之发出了警告。



※ 来源:·珞珈山水 bbs.whu.edu.cn·[FROM: 211.99.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3

帖子

41

积分

游客

积分
41
发表于 2010-5-25 11: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他翻译的书,可以看出他的精神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68

帖子

121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16
发表于 2010-5-26 10: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
无语
139075901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1

帖子

143

积分

游客

积分
143
发表于 2010-5-26 1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社会稀少的人,无私奉献高尚的人,值得人们去回味的人。
巴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01:22 , Processed in 0.0625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