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9|回复: 46

人民西里海南粉=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发表于 2011-2-22 10: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西里海南粉=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了十几年

一直没注意

前两天偶然发现墙上挂了个证书——

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0-21)

查了下,确实是市里发的

不知道还有那些店是?

很想一个一个吃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自2006年海口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海口市获批了4个国家级、14个省级、1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定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6名。其中海南斋戏、海口虎舞、海南军坡节和海南粉四项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11-2-22 1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批:http://www.haikou.gov.cn/zfxxgk/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4067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市政府网站上找到了

宋亚琼=人民西里粉店

不知道其他几位都是那个店的



======================
    海口市文化体育局文件

海文字 [2009]234 号


--------------------------------------------------------------------------------

海口市文化体育局关于

申报海口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请示

市政府:

    根据省文体厅《关于推荐我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琼文办【2008】52 号)精神,我局在申报各类项目的基础上评选出11 位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经市政府同意,为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海口市政府于年10 月12 日至10 月19 日在市政府网站公示,公示结果至今没有异议。同意将冯裕芳等11 位传承人:“军坡节代表” 传承人:冯裕芳(男)、梁定和(男)、杜瑞道(男); “海口虎舞代表性”传承人:冯尔训(男)、符雄(男);“海南斋戏代表性”传承人:王云光(男)、吴多平(男)、冯宗让(男);“海南粉代表性”传承人:吴坤佩(男)、黄益娥(女)、宋亚琼(女)等11 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列为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恳请市政府审批并确定我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以便在2009 年11 月中旬向省级申报。

    妥否,请批示。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 本贴由 neighbour 于 11-2-22 10:54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11-2-22 1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批:http://wtt.hainan.gov.cn/swtt/zwgk/zwgg/201005/t20100510_55289.html

第一批:ttp://wtt.hainan.gov.cn/swtt/zwgk/zwgg/200812/t20081203_54196.html

[ 本贴由 菠萝蜜 于 11-2-22 11:00 最后编辑 ]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0: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粉的前世今生 走街串巷寻找海南粉传承人


海南粉的前世今生

  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海南粉、让华侨怀念让游客津津乐道的文昌鸡,这两样打着浓厚海南烙印的美食,有一天突然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张公示的名录榜旋即引人注目。

  制作出这样“流行”的美食的传统技艺,事实上已被海南的先人传承数百年,今天,它们被划进了保护圈。

  记者日前从省文体部门获悉,这两项美食已经入选第三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全社会公示。同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透露,这两个项目也已推荐报送国家文化部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选。

陈匠人孝行天下

  “海南粉”走遍海南

  海口人称腌粉为海南粉。据传海南粉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海口人自古以来,每逢娶亲、嫁女、生日、满月、公期、款待亲戚朋友,宴席上总有海口腌粉这一佳肴。相传明朝末年有一位姓陈的闽南工匠携其母迁居海南澄迈老城。其母亲体弱多病,茶饭不思。这位年轻人见当地稻香水好,他便把米发酵、压碎、弄成粉、打成条,然后每天不停变换多种调料,做出来的粉都有不一样的味道,让母亲胃口大开,每天都吃很多。最后病终于好了。

  陈工匠随后开了个粉店,他孝行天下,粉店的生意也很兴隆。后来“海南粉”传遍全岛各地。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当时全岛共有121个较大的墟市,都设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摊。如今遍布各地的“海南粉”基本都换上了当地市县的的名字,且做法也有演变,如陵水的酸粉、文昌的抱罗粉,唯独海口人沿袭了它原来的称谓。

  [海南粉的今生]

  100小时的长足发酵,巨石反复挤压,历时数天“三煮五洗”的复杂流程,11种佐料和6种味道料的精心腌制,当你在街头掏出3元粉钱时,一定不曾想到自己吃的竟是出自这样繁复的“技艺”吧?

  11月6日,记者走进海口深巷寻访做粉人,展现这美食背后的宝贵技艺。

  72岁的吴坤佩精神矍铄,尽管“粉王”是他那帮吴氏弟兄封的,但事实胜于雄辩,目前海口市面上将近一半的“海南粉”粉丝都来自他家作坊。此前他还曾获得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证书。他还被确定为“海南粉”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之一。

  “识字的人不做粉。”吴坤佩说,这是老一辈人的观念。吴坤佩念过高中,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读书人。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吴坤佩从儋州水产局病退后回到海口三亚街。当时吴坤佩的妻子陈桂花在原来振东办事处糖粉合作小组打工,已经掌握了做粉的技术。

  回家后吴坤佩一开始是养鸡养猪,他学过畜牧知识,干得得心应手,当时连广东的人都来跟他买鸡。1980年,他才和妻子陈桂花一起开始制粉。

  吴坤佩说,海南粉正宗与否,粉丝也是关键。正宗的海南粉嫩白柔软、因为经过多重发酵清洗因此制出的粉一定是很白的。粉味里酸中带甜,很清香。

  “我家粉最大的特点就是发酵时间长,耐储存,营养高。”吴坤佩举起双手说,整整100个小时的发酵期,这是谁家都比不了的。

  一开始做粉时,全是手工制作。吴坤佩把这个工艺流程总结为“三煮五洗”。

  “经过海南多重发酵的海南粉丝,营养价值高了,有多种抗菌素,所以我家制好的粉放1、2天都不会坏。”吴坤佩阐述自己的理论,十分快意。事实上,开始制粉后两年,他已经研发了一套半机械化的生产设备,海南粉搅拌机、过滤机、制粉机,使工效提高了近六倍。如今他制的粉已经卖遍海口,他研发的设备在邻近市县得到普及。最早发明

  炸面角拌粉吃法的人

  在距离吴坤佩家不远新民西路西门市场中段,一家亚妹粉店依然生意红火,这家腌粉店开了30年,日卖200斤,连老华侨回来都必然光顾。

  卖腌粉的潘亚妹已经60多岁,这家久负盛名腌粉店今天就吸引一位从府城赶来光顾的客人。

  腌粉店内白白的瓷砖墙里有简单的架子,架子里面装满了秘制酱汁、蒜泥末、油炸酥脆的油炸香脆花生仁、煮熟的黄豆芽、牛肉丝、葱、酸菜、酱油、脆炸面片及碎香菜。因为铺面较小,在里面帮忙的就只有潘亚妹、两个女儿、儿媳妇加上一位打工的小姑娘。

  小小的店面内外摆满了桌子。里里外外都是过来吃腌粉的人。潘亚妹大女儿甘女士说,平时过来吃腌粉的人很多,一天至少可以卖5筐的粉,一筐大约40斤。周末人就更多了,甚至有些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时也会特地过来吃,满足之余还会打包一些带回去一解远在他乡亲人的乡馋。甘女士说,去年和今年都有很多侨胞过来吃腌粉,还直夸“太好吃了,有家乡的味道”。

  潘亚妹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如何制作海南腌粉的酱料以及拌料,因为父亲待人和蔼可亲,加上父亲的腌粉材料丰富,所以过来吃腌粉的人还比较多。后来在80年代的时候她所在的厂子效益不好,于是就决定出来继承父业开铺子做海南腌粉。

  最初潘亚妹是在海甸岛开铺子,开了两三年后搬迁至西门市场。她在父亲的经验基础上自己还创新了许多酱料和材料的做法。例如:她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先发明加上炸面角来拌粉,吃的人反馈很好,所以流传至今。她告诉我们,正宗的海南腌粉,在选择腌粉的时候要挑选腌粉的颜色和柔软度,白白的、软软的、粉条大小适中,才可以拌出好吃的腌粉,并且材料要丰富。先吃带着热汤的腌粉然后再吃干的腌粉,两种滋味全都品尝过了才不枉说“来过海南,吃过海南腌粉”。申遗是为了带着乡情的海南粉世代相传

  遍布大街小巷海口人几乎天天要“碰面”海南粉,其制作技艺被列入了海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与不少濒危技艺享受同等保护和扶持,这个消息一度在百度贴吧里引起了网民的热议:有必要吗?

  有网友拍砖,如此普及的海南粉有没有必要列入名录进行保护呢?然而仍有六成网友对申遗鼎力支持。这个问题在海口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邱天伟这位“老海口”的心里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坚定的。

  满街的海南粉店实际上是在减少

  “目前制粉的店海口市内仅剩5家且大多面临传承难的问题,腌粉店面则越来越小,最后干脆蜗居在小推车上叫卖。”邱天伟在提醒着我们一种不为察觉的变化,这种减少在一位老海口看来尤为明显。

  邱天伟说,海南粉制粉时间长、工艺复杂,米价也高,和其他的汤粉小吃比,它的成本太高而利薄。这正是城市小贩不愿意经营的原因,学徒就更少,再过几十年我们还能看到几家海南粉店呢?

  口味变迁以后还叫不叫“海南粉”

  邱天伟说,尽管不少海南菜酒店把“海南粉”请进了宴席,但做法上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城市发展,海南粉的口味也在变迁,如今海南粉小摊的配料中还加入了牛肉干等半成品,也许再过以后我们吃的海南粉就已经不再是原汁原味的了。

  因此邱天伟认为海南粉制作原始技艺的申遗保护很紧迫也很必要,目前在市里的申遗项目中,特色食品依然是一块空白,因此他们才将海南粉的制粉和腌粉作为申遗项目进行申报。

  走街串巷寻找海南粉传承人

  海口市群众艺术馆有个申遗的工作小组,艺术馆的民俗专家邢伯壮主要负责这项工作,但关于海南粉申遗这块的文本是邱天伟亲手写的。

  邱天伟是在海甸岛的一家海南粉店打听到吴坤佩的。邱天伟说,吴坤佩经营制粉店29年,规模不小、他还研发了半机械化的生产设备,操作很规范,且市面口碑不错,这些条件都适合作为制粉的传承人。

  随后他们又一起去寻找腌粉的传承人,最终确定了黄益娥和宋亚琼两位妇女为海南粉腌粉技艺的传承人,最终以传承人的方式,将这项技艺加以保护下来。如今海南粉已被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公示,这个结果他甚感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1: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菠萝蜜 于 11-2-22 10:57 写道:
第二批:http://wtt.hainan.gov.cn/swtt/zwgk/zwgg/201005/t20100510_55289.html

第一批:ttp://wtt.hainan.gov.cn/swtt/zwgk/zwgg/200812/t20081203_54196.html


谢蜜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1: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个时间杀奔三亚街水巷口西门
虽然原来都吃过,呵呵

===================
http://www.hq.xinhuanet.com/focus/2010-09/28/content_21023683.htm

吴坤佩向记者展示他获得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南粉”代表性继承人称号的证书。新华网海南频道 苏婧摄

[ 本贴由 neighbour 于 11-2-22 11:11 最后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11-2-22 1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完了,做个航点文件上来,方便他人GPS导去。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5

帖子

14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22 11: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菠萝蜜 于 11-2-22 11:13 写道:
吃完了,做个航点文件上来,方便他人GPS导去。


巴掌大个地方哟

蜜哥

从人民西里到水巷口三亚街西门

走路估计也就20分钟:

不过去人民西里吃要赶早

最迟不要超过10点半,晚了就关门了

只卖半天::9:

[ 本贴由 neighbour 于 11-2-22 11:28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8-4 23:55 , Processed in 0.0625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