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3|回复: 4

我们怎么面对学生和他们的家长?(ZT)

[复制链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07-3-17 1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怎么面对学生和他们的家长?(ZT)

作者:张鸣  

这些年,高校已经变成了社会的三大民生难题,沦为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从前清望之职的大学教授,已经在社会在十大恶心行业上排行靠前。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怎么啦?是谁把我们变成了这样?一个个家长拿出来自己的家底,花费几万到十几万供养一个大学生,四年、七年乃至十年下来,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了什么样子?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诟病很多,说他们犬儒,不负责任,没有功德,没有廉耻,甚至卖淫嫖娼,坦然指责他们的,就有大学的教授和领导,有没有人反躬自问一下,自己有没有责任?大学的官僚化,衙门化,已经把教师变成了奴才。奴才的确听话,但奴才也不会有道德,更不会有责任心,所以,西方的教授,名誉高于生命,而我们的教授,官衔高于生命,金钱高于生命,学术腐败,学术偷窃,乃至社会上能有的肮脏事业,都能干,都敢干,而且一般不会遭到惩罚。奴才教出来的,也只能是奴才,领导要教授听喝,教授就要求学生也听喝,不管我们做的对还是错,说的是胡说八道,还是至理名言。更何况,我们还有庞大的学生管理机构,足够把所有的学生的棱角磨平,个性扼杀,如果有个别实在收拾不下,开除就是。最后,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个个世故有余,油滑过剩,骗人有术,但就是干事不行,创造力全无。我们的家长怎么办,这个国家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我们自己做的孽,要自己收拾,教授,拿出良心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和他们含辛茹苦的家长。

来源:http://vip.bokee.com/253276.html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9: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被荣幸地撤职
作者:张鸣  

刚刚接到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宝俊的电话,说是正式通知我,我已经在刚刚召开的院长办公会上,被多数意见撤去政治学系主任一职(又是院长办公会议),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当然,理由是明摆着的,但至少得说明一下。
酝酿这么多时间的惩罚,终于来了,按道理,至少他们应该找我谈谈,现在,连这个起码的手续,都不过了,说明什么哪?他们有权。
刚才还看到了李景治以院长身份写的声明,太长的自我丰功伟绩的表白,为了表明自己的伟大,甚至不惜把他上任之前的国政系说的一团漆黑,凄惨无比,同时说明国际关系学院安定团结的局面,如何来之不易,又如何被我破坏,强烈抗议我的博文写作,但怎么看,好像跟我提的问题没有关系,众所周知,我并没有否认过他的功绩。我知道,他不是写给我和国关学院师生以及读者看的,那是写给另外的人看的。
下一步,还要干什么,我等着。
几天没看跟贴了,看了以后,有几点需要说明,我从不删贴,夸我、骂我、侮辱我,悉听遵便,但是
第一、我反对一些看来是拥护我的帖子,把矛头指向国关学院和人民大学。教育行政化,是个共性的问题,我提出这个问题,并非要抹黑人大,抹黑国关学院,仅仅是想就一个公共话题进行讨论,讨论就应该心平气和,具有理性。不要把普遍的问题具体化,个体化。当然,人大和国关也不会因为我提出来这个问题,说李景治官僚,霸气,就成为垃圾,好像一个人就会代表一个学院,一个大学。
第二,不要把讨论道德化。有些跟贴,找到我的隐私,甚至把网络小说有叫张鸣的人的内容,直接贴上来,但另外一些人,则攻击李景治个人品质,学术操守,甚至殃及另外的人,把讨论变成了道德对骂,同样不应该。有些人还把每个人的成果列表,更没有意思。把讨论变成了互揭隐私的狂欢。有些人刻意耍流氓,就是要激怒大家跟他一起耍,以暴易暴,以恶易恶,都要不得,要警惕。
第三,不要把话题集中在我的个人禀性上,刻意强调我个人如何倔强,有些人还很操心地指出,我这种脾气的人,走到哪里,都没有人敢要,表面上似乎挺替我着想,结果冲淡了这个话题讨论的真正价值。其实,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个人很好沟通,绝非不通情达理,只是在强权压身的时候,会反弹。事实上,自从去年5月因职称评定院长怀恨我之后,从来没有找我谈过哪怕一次。
16日新京报上北大校长等三人关于学术行政化的讨论,在某种意义上,是我的问题的延续,这个问题因我而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令我感到欣慰的,因此我得到什么样的下场,其实无所谓了。我在各个帖子上已经说了,教育行政化,是造成教育成灾,沦为民生难题的根本,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了——刻不容缓!

来源:http://vip.bokee.com/253744.html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19: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团结奋进,努力建设和谐国际关系学院

——致全院师生员工的一封公开信


各位老师、同学们:

    最近因张鸣教授在媒体上的一些言论,使学院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对于言论涉及的一些问题,我们将通过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做出正面的回应和说明,给大家一个交代。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国际关系学院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爱护她,维护她,并通过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学院。



由于历史原因,90年代中期我院的发展不是十分的景气,最低潮时我们只有半个博士点(仅有的科社共运专业还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享),只有一个博士生导师,十来个教授,在读的学生只有百余人。

进入21世纪,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规划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七八年的艰苦努力,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截止2006年年底,我院在读学生达到1101人,其中中国学生856人,留学生245人,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院积极引进拔尖人才并选留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像时殷弘、金灿荣、查道炯等海内外知名学者纷纷来我院工作,大大提升了学院的实力。目前我院教职员工76人,其中包括教授、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25人,讲师17人;在学科建设方面,我院在本科层次拥有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政党政治两个专业方向;硕士博士均拥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治、世界经济、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8个专业,硕士点今年还新增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科布局日渐完善;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逐年增加,仅近几年我院申请到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两个、国家重点项目一个,其他国家、部级项目十余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成功获得了“211”工程建设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与中国对外战略”以及985 “国际政治经济与欧洲问题研究创新基地”两个项目。我院组织出版的“21世纪国际政治系列教材”和“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多本被列为“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为国内多所兄弟院校推荐使用;在国际交流方面,我院也加大力度,在教师和学生出国方面的数量都大大增加,我院教师参与的美国密歇根、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研究”课程教学,大大扩大了我院的国际影响。我院学生还曾多次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院增加了荣誉。我院还创建了“中国国际问题论坛”以及“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两个学术品牌,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们每个师生职工,包括我院的老的领导和老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但与此同时,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许多繁重的工作。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较,我们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迄今为止我院还没有一个全国重点学科。此外,不少新建立的院系发展势头也很快,形势咄咄逼人。在这种严峻挑战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我们只有同心协力、埋头苦干,才能站稳脚跟,争取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在这一关键的时期我们因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分歧意见而造成严重的内耗,就会在竞争中丧失优势,逐步落后,甚至功亏一篑、一落千丈。一个学院发展起来,至少要经过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可能见成效,但是,衰败起来却是很快的。因此,我们呼吁全院教职员工以大局为重,以学院的发展为重,自觉地抵制有损于学院声誉和直接影响学院发展的做法,努力工作学习,使我们的学院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国际政治系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中央的决定,在1960年成立的政治学系的基础上于1964年组建而成的,成为国内成立最早,力量最强的政治学和国际问题的教学研究机构。国际政治系成立后除设立国际政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学研究机构外,还一直保留了政治学教研室和西方政治教研室,并在人民大学率先招收了这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原国际政治系同当时的苏联东欧研究所合并,组建了国际关系学院,在全国也是比较早的。2001年,根据学校院系调整和专业整合的安排,全校的政治学学科进行整合,原中共党史系的政治学教研室和当代中国政治两个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又整合到了国际关系学院,张鸣教授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由党史系转到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和政治学两个学科领域都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之下,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政治学可以为国际政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而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又为政治学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兄弟院校都认为这种结构是比较理想的,一些兄弟院校正是在政治学系的基础上发展国际政治专业,乃至建立国际政治系或者国际关系学院。人大国际关系学院以这种发展思路来促进国际政治和政治学的发展,不仅得到了调整前国际关系学院大多数人的认同,也是张鸣教授当初进入国际关系学院时所赞成的。

由于学院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科的迅速增加,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治学和国际政治两个学科领域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从管理角度,学院始终坚持各个学科领域同等重要、共同发展的原则。例如,在教学中,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已经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相互促进的局面。学院为全院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并不多,其中政治学专业开设三门:政治学概论、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府与政治。学院在硕士生招生考试科目上,政治学理论是所有专业的必考科目;在博士招生上,考试科目的设立,参考书的确定上,政治学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全院博士生通开的最重要的一门课就是《政治学前沿》,当然,国际政治的教师也为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不少精彩的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原党史系的政治学和行政学专业的外语课程课时较少,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外语水平,学院专门为他们增设了专业外语课,使他们的外语教学享受同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同等的待遇,因此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在学校“211工程”申报论证的过程中,根据全校的整体布局和安排,我们申报了国际问题研究的子项目。经过争取,包括政治学方面的教师的共同参与,学校设立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建设项目,这个项目虽然是重点研究国际问题,但考虑到学院的整体发展,我们一方面,我们在可能的范围内设立了由政治学的教授来主持的与子课题相关的研究项目,占全部研究项目的近40%;另一方面考虑到国际政治已经有了211的支持,因此将学院的资源来侧重支持政治学,其中包括支持政治学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会议。

又如,在985申报和论证的过程中,按照规定,985项目既要体现学科优势,又要同研究基地相结合。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为例,他们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研究都很强,但由于基地等因素,其985项目却是美国问题研究。而因为人民大学拥有欧洲问题研究基地,因此,学校最终批准和确定的项目名称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欧洲问题研究创新基地”。按照以上的原则,我们同样在985范围内给予政治学很大的支持,政治学的一些教授、副教授出国访问,学院同美国中国政治学学会所联合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学院与台湾政治大学所联合发起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以及“中越改革与发展比较论坛”等都是以政治学为主要内容的。

再如,在全院21位教授中,政治学片教授占12位,这充分、最好地说明国际关系学院在职称评审中的公正性,并没有学科上的偏向,更没有对政治学的轻视。

可见,问题的出现不是由于国际关系学院重视国际政治而轻视政治学的结果。张鸣教授认为国际关系学院不重视甚至于打击排斥政治学是没有道理的。与张鸣教授的看法相反,政治学片的绝大多数教授是认同和支持学院发展战略的。



国际关系学院一贯强调“团结发展、民主办院”的方针,强调发展是目的,团结是保障,无论在院领导班子内部还是在全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我们都反复强调这一点。遇到不同的意见大家民主讨论,各抒己见,虽然有分歧和争论,但是总体上大家能够达成一致,积极努力的干好工作。为了贯彻上述原则,国际关系学院建立了一套机制,每年或每学期召开一次院务扩大会,除了学院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我们还请所有系所主任、教授和部分青年教师的代表、民主党派人士代表共同商议学院发展的大计。院务扩大会主要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包括批评意见,而不是由学院领导班子来布置工作。事实上,学院一些重大的举措,例如211、985和全国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都经过了院务扩大会的认真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推进的。学院领导班子根据每次院务扩大会的精神和新学期学校的工作要求,研究决定学院新学期的具体工作,并在新学期的全院大会上布置本学期的工作,做到公开透明。正因为如此,学院形成了团结、友好、协作的良好环境。人民大学同一些兄弟院校相比,硬件条件不是最好的,有些全国知名的学者愿意到国际关系学院来工作,他们所看重的就是国际关系学院这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他们认为在这里能够很好的进行教学和科研,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团结发展,民主办院”的方针,所以使国际关系学院在最近的七八年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也在学校内部以及全国同行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今后国际关系学院的发展仍然要坚持这一方针。我们坚决反对影响乃至破坏学院这种团结和谐氛围的做法。

我们呼吁国际关系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排除各种干扰,努力维护学院的声誉,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绝对不要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是课堂教学。目前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全国重点学科的申请、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录取等大量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不允许我们分散精力。如果我们做不好这些工作,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学院不负责任,对人民大学不负责任。面对这些工作,我们并不愿意分散精力去回应张鸣教授,但事已至此,我们真是好不情愿、万不得已。如果我们再不出来讲几句话,是非曲直将会被颠倒。

我们也呼吁全院全体同学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态度,顾全大局,努力维护学院的声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参与到一些无谓的争议中。学院特别需要你们,需要每一个正直、正派的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当前的这种社会氛围下,特别需要维护学院的稳定。国际关系学院走到这一步是十分不容易的,她是我们大家辛勤劳动和努力的结果,她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共同家园,我们绝不希望自己工作学习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学院。

我们坚决反对张鸣教授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坚决反对在媒体上“打乱仗”的做法,因为这有损国际关系学院的形象,影响了学院的正常的工作。大家知道,任何单位都有程度不同的问题,但是把单位内部的问题拿到媒体上大事炒作,张鸣教授在国内开了个先例。至于张鸣教授在媒体上所谈论的具体问题,如有必要,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做出正面的回应。


                              国际关系学院 院长

                                   2007年3月15日

来源:http://sis.ruc.edu.cn/news/shownews.asp?newsid=599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80

帖子

6529

积分

游客

积分
6529
发表于 2007-3-17 2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什么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9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当官会死啊 (ZT)

作者:刘瑜

前几天人大一个小师妹发信问我对人大国关学院“张鸣PK李景治”事件怎么看,因为前几天忙,没来得及写,今天有时间了,好像这事又冷下来了。

出于一种非常不理性的逆反心理,一般我对热门话题都绕道走。比如大家都谈王朔我就偏不谈他,大家都谈钉子户我也偏不谈它,但是“张鸣PK李景治”这事,我还真一直潜水观察来着,原因很简单:这事牵涉到我的母校、母系,当事人在我心目中都栩栩如生,八卦性太强了,不容错过啊。

事本来是件破事,政治系主任张鸣和国关院长李景治之间闹了矛盾,一个说院长利用权力打压了他,一个说张鸣自己贼喊捉贼。具体这事里面谁是谁非,因为信息有限,我无法做什么判断,而且我相信如果对这事的讨论停留在“挺李”还是“挺张”的层面上,就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中国人向来喜欢将制度问题转化为个人道德问题,然后在道德高地上喊打喊杀以获得一种意淫的英雄感,完了既不解决具体问题,还恶化充满仇恨的社会心理。

小师妹问我国内外大学管理有何不同,在说不同之前,我先说一下相同之处。由于对美国大学高层的管理我也不甚清楚,只能根据我有限的体验说说系院的管理,而且还要声明一下,我说的很可能不具有任何代表性,因为我了解的只是一两个学校、一两个系院的情况。

我的感觉是,不应当将美国的大学院系管理理想化,认为这里事事“民主”。事实上,美国的大学院系管理,就像这个国家政府的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共和”的原则而不是“民主”的原则,所谓共和,照我的理解,就是精英治理与民主治理的相结合。比如,就拿职称的评审来说(这也是张李之争的核心),张认为李指定职称评审委员会不对(而李辩称全系所有正教授都自动成为委员会成员,所以不存在“指定”问题)。张认为职称评审委员会应该由全系老师选举产生,甚至学生也要参加这个选举。据我所知,在美国,职称评审委员会――在美国最重要的是“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也往往由系主任指定,并不存在全系选举的情况,更不存在学生参与选举的情况。如果是小系,我猜测正如人大国关学院(假定李景治说的是事实),所有系里的正教授都要自动成为委员会成员,而如果是大系,很可能是系主任指定人员,但结果往往是正教授们每年轮流进入委员会。而且,在有些系院(比如哈佛某系),终身教职的评定还不是系里的“职称评定委员会”说了算,还要上报文理学院讨论,文理学院还要上报校方讨论,校方还要请校外专家来讨论。显然,就职称评审委员会产生的方式而言,“行政”的力量和“专家”的力量要大于“民主”的力量。

当然,这些委员会内部讨论本身要遵循民主的原则,最后要投票,要少数服从多数。也正是在这里,出现了“中西差异”。在委员会内部的讨论当中,我相信就美国而言,系主任的发言并没有任何特殊权威――如果他具有特殊权威,也不是因为他是系主任,而是因为他恰好也是学术权威。如果他不是“牛”教授,那么在场的“牛”教授很可能说话比他更有分量,不会有人仅仅因为他是“主任”而“敬畏”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的、还没有评终生教职的教授新到一个系里,会觉得当务之急是“傍牛教授”而不是“傍系主任”。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系主任或者院长,就像美国的很多官员,第一有任期,第二没多大权力,所以实在没有多少理由去“敬畏”他。象我以前在哥大政治系,我们系的系主任任期三年,而且是一个rotating position(轮流做的职位),“上去”了以后要处理很多杂事,简直是给全系的人做秘书,所以很多人都把它作为负担,而不是荣耀。同理,许多其他在中国人听来象“官职”的位置,比如“教师录用委员会负责人”、“研究生事务负责人”……在这里很多老师看来,完全就是秘书性的服务工作,能推就推。我的导师就多次跟我抱怨分给他的行政事务太多,他要退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逃避这些行政事务。而哈佛的一个系主任一次跟我聊天时开玩笑说,如果现在学生起义去推翻他,他肯定会加入他们去推翻自己。

为什么美国的系主任院长权力不够大呢?首先,美国的很多学术资源都是绕开学校的行政渠道,直接面向教师们“招标”的,说白了,资源的分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专家评审下的“市场竞争”,而不是“行政分配”。既然如此,我跟你系主任关系好不好,一点也不影响我申请项目资金(中国没准也是这样,不大清楚)。其次,系内也是“分权”的,系里各种委员会分掌各种权力,比如“教师录用委员会”负责招员工,“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评职称,“招生委员会”负责招生,“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课程设计……这些委员会人员可能有交叉,但往往不重合,更没有必要让系主任坐镇每一个委员会。在中国被一个人、长期垄断的权力,在这里无形中就“化整为零”地给分流了。

当然据我所知,不同地方系统差异很大。比如剑桥政治系,系主任就绝不是一个rotating position,而是系里最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是不是选举出来的不太清楚)。哈佛某系,据我所知,系主任是全系老师匿名选举出来,然后由文理学院通过,也有任期(三年)。

除了学术资源的“市场化分配”,和系院权力的分散化及短期化,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不同,就是这里行政结构非常简洁。在中国,不管什么样的芝麻小系院,除了一个系主任或院长,总要弄一堆付系主任付院长、院长助理、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付书记、博导、某某中心主任……我就不明白,弄出那么多带“长”字的职务来干嘛。就拿哥大政治系来说,我们系只有一个“系主任”,没有付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这个那个中心主任,更不存在博不博导(在美国任何一个正式教员都是博导),球不照转吗?官职太多,大家才掐得头破血流,你把那些肉骨头拿走,狗们不就不抢了吗?话又说回来,这只是大环境的缩影,看看中国一个部长、市长、县长、书记后面设多少副职,就不能理解高校里的情形了。人家实在没有职务了,还打括号“某某级别待遇”呢。

另外还有一点,一般来说,一个老师在得到这份工作时,他的权力义务待遇都会清清楚楚地在他的合同里写好,合同一般写得非常详细(我刚收到剑桥的合同,里面连我应该在2043年退休都写上了),所以一旦你和系方发生冲突、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数时候是“有法可依”的。而且,一般学校里都会有一个独立于系院之外的“投诉办公室”,以中立的态度处理老师、学生的权益投诉――比如有一次,一帮哥大学生投诉他们的老师上课宣传反犹思想,学校为此认认真真做调查,收集证据,举行听证,校长专门写了好几封“告全校书”,报告此事的处理原则、方式和进展,以示重视。象张李这事,如果人大有一个独立的投诉委员会,我想张鸣也就没有必要到博客上去振臂高呼了。

所以别看小小的高校管理,这个国家有没有“市场竞争”、“政治分权”、“职务终身制”、“小政府”、“独立司法”,都在这面镜子里呢。

这几年回国,每次跟以前的老师朋友见面,聊起一些学校的人事,总会听到这样的故事:“那谁谁谁没有当上什么什么,跟学校闹翻了……”颇令我惊诧的是,这些“谁谁谁”里面,有很多是国外牛校毕业回去的海归。我还以为耳濡目染一番西方大学的“教授高于长官”文化,海归们能给国内的高校稍去一点清新之气呢,没想到丫们一个猛子就向酱缸的最深处扎了过去。若说官场里的人想升官,还可以说是“在其位谋其政”,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完全有学术这条阳光大道可走的教授,为什么一定要去挤学术官场的独木桥――又不是真的官场,你又升不了部长总理,又不能治国平天下,不过就是真正的长官发你一个假肉骨头逗你玩而已,你还当真了还翻出西装领带来了还一开会就不肯放下话筒了。为了名片上那个“长”字 ,把本来可以花在读智慧的书、追求美妙的知识、思考闪闪发光的道理的时间花在了那点钩心斗角的破事上,多不划算啊。不当官会死呀。

我想来想去,不得不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文化,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制度里,很多人不当官,的确是会死的。

[ 本贴由 菠萝蜜 于 07-3-29 17:32 最后编辑 ]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5 03: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