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3|回复: 0

吴敬琏教授惨遭 “美国间谍门”的背后(ZT)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694
发表于 2008-9-3 10: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敬琏教授惨遭 “美国间谍门”的背后(ZT)

文/七犀鸟
转自:凤凰网

北京奥运会闭幕没几天,境外媒体传出惊天消息,中国市场经济的鼓吹者吴敬琏教授因为卷入美国间谍案,被带走调查。年近八旬的吴敬琏频繁露面,相关部门及时辟谣。所谓吴敬琏教授是美国间谍的谣言不攻自破。

这可能是极左势力利用海外媒体,向国内主流经济学界“旗帜性”人物发射的一支暗箭。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极左派知识分子基本上失去了公共话语权。而在香港、澳门等地却存在一些喜欢刊登极左言论的销量不高的非主流媒体。

这种关于吴敬琏教授是“美国间谍”的不实指控,迅速被官方以及吴敬琏自己澄清,似乎徒劳无功。

然而,这种在国内股市一蹶不振,众多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住房、教育、医疗新三座大山困扰普通民众的背景下提出的不实指控,却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共鸣。于是,这种不实指控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抹黑以吴敬琏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界的效果。

吴敬琏教授是美国间谍吗?这个问题很无聊,却被炒作成一个话题,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1、“汉贼不两立”的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到顶点,发展到刘备放个屁都是香的。十年动乱时期,只要你在海外有亲朋故旧,即拥有所谓海外关系,你就是“里通外国”。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在主流阶层中已经绝迹,却很容易在普通民众受挫的心灵深处复活。

2、美国的经济学研究和市场经济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国内。这句话很多朋友不爱听,却是国内主流经济学界的共识。尤其在国内经济学界中人对自己判断能力缺乏自信的情况下,能否在美国主流经济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被视为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这个客观现实使得国内经济学界大腕跟美国的各种学术机构之间长期存在正常的学术交流联系。这种联系看在激愤的极左人士眼中,自然极不顺眼。

3、国际经济金融往来中的“双赢”结果很难被存在“被剥夺感”的人们理解。说句老实话,一些国际经济金融往来的民族利益得失,除了具体操盘的圈内人外,圈外人很难有清楚的认识。那么,被国内股市、楼市等投资市场宰割的投资失利者很容易把那些决策或者影响决策的群体当作替罪羊。这种思路甚至连马来西亚前领导人马哈蒂尔也不能免俗,他就把马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损失归到索罗斯等西方现代化海盗无耻掠夺上面。

4、西方资本力量在中国的壮大。常识告诉人们,如果没有利润预期,西方资本不会来中国投资。当中国需要西方资本的时候,也会采取减税让利等诱饵,来吸引西方资本。可是,当西方资本在中国真的赚大发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就不再平衡了。经济学有一条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变得更好。可是,这条原理在中国远不如“有人赚钱就有人赔钱”的传统思维影响大。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人将西方资本力量在中国壮大的原因,归到中国境内的所谓西方资本代理人群体的头上,于是,汉奸、卖国贼、美国间谍等称号就出炉了。

幸亏,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二十一世纪。

在新世纪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日益地世俗化。这种世俗化尽管让一些严肃的文人学者感到悲伤,却让人们的生活日见轻松丰富。当人们把和绅戏剧化,把曹操和蔼化的时候,汉奸、卖国贼甚至美国间谍等等称号也有被喜剧化的趋势。吴敬琏教授自八十年代以来鼓吹市场经济,现在被一些市场经济的反对者造谣为“美国间谍”,也可算是一种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2008年9月2日于FJA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1 06:08 , Processed in 0.0468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