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8|回复: 12

觉察与觉醒 许宜铭(转)

[复制链接]

0

主题

2129

帖子

30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5
发表于 2007-5-26 23: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察与觉醒 许宜铭(转)

一个觉醒的人,他的名字就叫佛  一尊迷失的佛,他的名字就叫人
  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以后,接着就要踏入生命潜能之旅最重要的课题——觉察。觉察有两种形态:一是Insight,我译为“洞察”;另一种是Awareness,我译为“觉醒”。

  洞察是一种顿悟、一种很客观的觉察,是一种“啊哈!”的经验。人类本质存在一种想要从所有资讯里,理解并整理出一个自己能够了解、也能积极参与的世界,然后再去说明、解释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这样的本能、这种了解与洞彻,我们称为洞察,它是属于理性的、头脑的、思想的。
  另一种是“觉醒”,它是一种复苏。换句话说,它是我们内在、皮肤以内的世界,也是情感的、感官的、情绪的世界。例如当身体感觉有一点疲倦,你就停下来开始“洞察”,寻找可能的原因,也许是三天前感冒还没有复原,也许是这几天的工作太累了,也许是昨夜没睡好,所以现在感觉有点累。这是属于头脑层面的理解,我们就称为“洞察”。而“觉醒”则是,当你觉得累的时候,在那一刹那,就全然去感觉那个“累”,与自己的“累”在一起,然后让这个“累”布满全身的每块肌肉、每个细胞,整个人或许会垮下来,甚至连一声“我好累”都懒得说,整个人都被疲倦所席卷。这个时候你的“累”苏醒了,这就是“觉醒”,换句话说,它是伴随着情感和感觉的一种觉察。
  为了让读者更明白这两者的差别,我们列举两位在自我成长和修行这条道路上知名的人物,就会更清楚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我认为释迦牟尼与济公是这两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释迦牟尼是全然的洞察,他很客观地观照这个世界。洞察本身就是一个观照,让自己从事件中完全跳开,自己就是一个全然的观照,客观地看这个世界发生的所有事件,甚至包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它是一种成熟的智慧,不带任何判断、不去分别是非、只是“如其所是”地看这个世界,看所有发生的一切。
  自己本身不存在,跳开来看是洞察最明显的一个特征。而觉醒则刚好相反,例如济公,他活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发生里,和自己的情感、感觉全然在一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无论自己内在有什么发生,都让自己成为那样的状态。所以,在一般世俗的眼光看来,济公就是“疯癫”的代名词。他紧随着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变化,他能全然的与变化在一起。他属于孩子的世界,属于自然的、情感的、情绪的世界,他充满着生命力、活力和能量。
  如果将“佛”的梵文意译成中文,就是“觉醒”或“觉察”。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觉醒之后就是佛。无论是“洞察”或“觉醒”,这两条道路都可以让我们走向生命里最高的智慧。不管我们选择哪一条道路,重要的是要做到“全然”——全然地洞察或是全然地觉醒。
  以我个人的经验,如果在这两个领域里无法做到全然,那么无论走哪一个方向,都会很危险。因此,在开发生命潜能这个领域里,我们将洞察与觉醒都视为觉察的主要途径,同样地重视它们。一个人如果只有觉醒,不停地复苏于自己内在的世界、不停地与自己的情绪在一起,而且将它不停地呈现出来,必然会干扰到许多人,因为只要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许多关系——与父母、伴侣、子女、同事、朋友等种种关系。如果我们只重视觉醒而忽略了洞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情绪化、歇斯底里的人,而这也可能使自己陷入一个更不利的成长环境中,招来更多的阻碍,在自我成长的路上遇到更多伤害和更大的挫败。
[color=green][fly]风继续吹 伊人已去……[/fly]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9

帖子

30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3: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察与觉醒(2)  许宜铭
同样地,如果只重视洞察,很可能就像某些人学禅,到最后却成为“枯禅”。因为最终他只剩下理性和头脑,变成一个只会与人辩论而忽略人类许多本能、否定生命里所有情感与情绪的部分,变成枯木一般,没有生机,没有感情。事实上,禅是充满生机的、能随时和每一刹那的变化、发生及每一个当下在一起的。可是有些人,只重视洞察,而忽略了自己内在的情感世界、自己的生命力与情绪,很可能他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热情。他不再怨恨,不再愤怒,可是也同时失去了爱与温暖的能力,这也是危险的。

  我们并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去独自修行生命潜能这条路,而是要一面享受当一个人,活在自己的生命里,另外也在所谓的“关系”里,不停地觉察自己,以“我是一切的根源”这个观念,去探索所有的结果、所有外缘的刺激,去探索在我的生命里,我自己的反应模式到底是什么。觉醒与洞察在生命潜能的旅途中,是同等的重要。

  觉察并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平面,它是存在于三度空间之内的。第一度空间是它的宽广度,第二度空间是它的深度,第三度空间则是它的时间。

  学习觉察首先要看我们是不是觉察到所有的宽广面?有没有将自己的觉察扩散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我们在这个单元里谈到的每一个觉察,都包括洞察与觉醒。觉察像是一个探照灯,你照到哪里,它就会在哪个地方觉察到更多的东西。譬如:你现在正在看这本书,你很可能会忽略身边许多声音,所以现在请你合上书,用一分钟时间仔细去听听周围的声音……

  当你再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在刚才那一分钟里,你已经听到当你在看书时未曾觉察到的许多声音,它们或许是外面的车声,或许是小鸟的叫声,或许是一些人声,或者是嘈杂的声音,甚至于天花板上老鼠在走动的声音。同样地,现在再请你合上这本书一分钟,去觉察你的身体……

  当你再一次打开书本时,我相信在那一分钟你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两只手里有许多力量,也有许多感觉,它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未曾觉察到它,就如同我们现在要你在四周找六样黄色的东西,我相信当你离开这本书三分钟,就可找到六样黄色的东西。它们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而已。同样地,在我们生命里也有许多东西是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里,我们是不是将自己觉察的焦点移到每一个地方了呢?因此觉察是有选择的,我们经常选择去觉察自己想要觉察的东西,这样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强化”。

  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有一个女人怀疑先生有外遇,于是每天都在先生的衣服里找证据,有时候找到一根长头发,就开始哭,认为先生已有了外遇;有时候找到一根短头发,也开始哭,她也认为是其他女人的头发。有一天,她找遍了先生每一件衣服,一根头发也没找到,这时候,她又放声大哭,丈夫问她?:“你到底怎么了,连一根头发都没有,你也哭。”太太哭泣着回答:“我没想到你连秃头的女人都会喜欢。”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它却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觉察是有选择的,当你的内在执著于某一件事情时,你会拼命去钻那个牛角尖,你会搜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讯息,然后从这些讯息中挑出某些东西来证明自己内在的那个根源、那个想法是正确的。
[color=green][fly]风继续吹 伊人已去……[/fly]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9

帖子

30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23: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察与觉醒(3)  许宜铭
因此,在觉察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觉察那些我们平常避开的、逃避的、不愿意看的、不愿意面对的、不愿承认的。当然在这种觉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痛苦,然而美丽的鲜花往往是开在劣境中,因此觉察需要极大的勇气。

  春秋战国时,一个郑国人丢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偷的,可是并没有把怀疑说出来。然后他开始仔细观察邻居的行动,他看到邻居鬼鬼祟祟,看人的时候眼睛眨来眨去,无论怎么看,都像个小偷。就这样观察了一个月,每天都觉得他的邻居就是一个小偷。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在自己的柴房里发现了遗失的那把斧头,从第二天开始,再看到邻居时,怎么看他都不像小偷。我们生命里,常常会有这样选择性的觉察,当我们自觉是个温和的人时,就可能避开自己的不满、委屈与愤怒;当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时,就可能会避开自私、我的需要和欲望。也许在生命里,我们觉察的宽广度一直都被自己锁定在自己想觉察的地方,所以,觉察的第一度空间就是觉察自己平常所避开的,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课。

  觉察的第二度空间是深度。潜意识就像一座冰山,无限宽广而且无限的深。冰山所露出来的一角,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得到的一个行为——当然也有很多人连自己的行为模式都没有觉察到。所以觉察要向深处去探索:首先你要觉察到自己的行为,然后再看看自己的行为之下还有些什么样的思想模式,造成你这样的行为;在思想的下面还有所谓的感觉,比感觉更深的地方有情绪,比情绪更深的地方有所谓的伤害,比伤害更深的地方有害怕、恐惧。而在比恐惧更深的地方有渴望、欲求的失落与满足,而再往下还有我们的价值体系。举例来说,每当有人误会你的时候,你就离开那个人,你觉察到自己这种行为模式,就可以向更深的地方去看,当你离开的那一刹那,你头脑中浮现什么念头?或许在那一刹那间,你头脑里浮现的是:“唉,再讲下去也没有用,算了吧!”这句话在你生命里是否也是一个思想模式,它是否经常在操纵着你的许多行为,总是浮现在许多重要的关头,然后影响着你的行为、你的抉择呢?

  当你觉察到这样的思想模式时,或许可以更深入地去看,伴随这个声音出现的是什么感觉。也许当你身体离开这个人,头脑浮现“算了,再讲下去也没有用”的时候,可以觉察到自己有无奈、不满、委屈、无可奈何、挫败,等等的感觉糅合在一起,同样你也可以再去检查自己的生活里是不是常出现这些感觉?你对它们是不是很熟悉,它们是不是在你成长过程中,一直紧紧伴随着你?当然你也可以到更深的地方,可能会发现其实你有愤怒、有一些生气、有一些难过、有一些悲伤,你也可以更进一步去感觉一下这些是不是在你平常生活里都很难表达出来,你总是让它们留在生命里,甚至扩散到许多其他的领域和人际关系中。这时候,你已经进入了情绪的深度,也许不只是觉察到你会离开误会自己的人,你也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算了,有什么好说的,说了也没用!”同时也感觉到自己的无奈、无力、无助,想要放弃的感觉,你也感觉到自己悲伤、难过、愤怒的情绪。其实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不被了解、不被接纳、不被认同的伤害。如果是别人误解你,也许你不会有这么深的痛,但是如果你曾经为这个人付出许多,你这么关心他,这么在乎他,所以当他误解你时,你的伤害就特别深。或许你可以进入更深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的害怕,你害怕:“他会以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你害怕被误解,害怕当他误解你时,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自己可能会变得孤单,也可能你害怕的是孤单。
[color=green][fly]风继续吹 伊人已去……[/fly]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76

帖子

5376

积分

游客

积分
5376
发表于 2007-5-27 07: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fly][color=black]人在名利中行走[/color][color=red]心[/color]在荒村中听雨......[/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18
发表于 2007-5-27 0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文章。
书名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发表于 2007-5-27 1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8C,和我参加过的培训非常相似,不过这个更加偏重心理学了,我喜欢
这个台湾老师应该不会来这里吧?
如果在海口有这样的培训或活动,如风介绍我参加,OK?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9

帖子

30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桐 于 07-5-27 07:22 AM 写道:

::42:::42:


号号 于 07-5-27 09:27 AM 写道:
非常好的文章。
书名是什么?

就是一篇文章,呵呵……不过许宜铭老师有不少好书,《拥舞生命潜能》、《重塑心灵》、《灵欲情色爱》、《活出自己》,都非常不错,可以搜自己感兴趣的看啊。。
许宜铭:出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辅大中文系,往来美国、日本各专业机构,潜心于“心灵潜能”研究十余年,将中国的传统哲学智慧及西方的Human Potential Movement 菁华熔于一炉,发展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的成长之道。

现任:深圳若纳生生命潜能研修中心负责人、台北完形心理学中心负责人、中华潜能开发协会会长、美国父母效能训练(P.E.T)、领导效能训练(L.E.T)台湾授权人。

[ 本贴由 如风 于 07-5-27 13:23 最后编辑 ]
[color=green][fly]风继续吹 伊人已去……[/fly]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9

帖子

30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湾 于 07-5-27 10:29 AM 写道:
8C,和我参加过的培训非常相似,不过这个更加偏重心理学了,我喜欢
这个台湾老师应该不会来这里吧?
如果在海口有这样的培训或活动,如风介绍我参加,OK?

呵呵,当然可以……不过我所了解的海口生命潜能、工作坊之类的班比较少,大多数是些心理咨询技能方面的培训。。
近来有催眠班,有兴趣么?
[color=green][fly]风继续吹 伊人已去……[/fly]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9

帖子

3095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5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1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即菩提 许宜铭

转自http://blog.sina.com.cn/xuyiming

“记得在高雄一个为期一年的完形成长团体中,有一位学员在和自己接触、自我探索的过程里,触动到多年来在大家族中所经历到的一些不愉快的经验,这个过程中有婆婆和她的冲突、先生对她的不谅解、不支持,还有妯娌姑嫂间相处上的困难。所以在整个触动的过程中,她所感受到的,是深藏许久且无法表达的挫败感、愤怒,以及委曲。她知道自己有太多的需求不被满足,然而,现实的情形却又不是她所能改变的,在无力解决它的情况下,多年来,她积压了大量的情绪。待触动过程结束后,我不禁问她:‘你通常如何处理这些感觉?’她毫不思索地回答:‘时间自然会解决一切。‘当下的我,即刻有很深的难过。我忆起了自己在踏上生命潜能之旅之前的数十年生活,那时候我不总也是认为事情过去就算了?碰到无力解决的事,总是以‘事情终会淡化’来安慰自己;遇到伤害,则告诉自己‘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良药’。然而多数人都未能觉察到,在自己做这种选择的同时,同样的那一刹那,伤害并不会因此而自然不见,相反地,它会跑到生命中更深层的地方,或者扩散到生活中每一个生活层面,甚至还会将对象转移到他人身上。

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有一些情绪、有些伤害,但在受伤时,由于我们无法将这些不满、委屈直接散发到事情关系人身上,导致转移状况。如果,我们另有一些生活的管道,譬如:艺术、文学、诗歌、戏曲等等,帮助我们得以纾解,那倒也会创造出不少的伟大作品。因为有许多伟大艺术的创作,就是由于艺术者本身在内心深埋着无数的创伤,无法得到纾解,所以才会透过创作的管道,将内在的伤痛表现出来,引以为慰藉。

    可是,大多数的我们,毕竟无法拥有如他们这般的升华管道,故也只能将所受的伤害,转移到对自己生命的自责、否定,或者将之呈现出来,伤害到身边更多无辜的人。

    那位同学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自我探索过程,感受到自己那些积压多年的情绪,长久以来并未消失,也未能升华的情况后,乍时猛然觉醒。‘原来以往我总认为已被时间带走的阴影,它至今依然滞留在我心中。不但如此,还有一部分甚至早已爬到我的脸上,让我很难去展露开朗、欢欣的笑容。’她发现自己很不公平地让先生每天和一张自脸一起生活;让自己的儿子碰到一位情绪化的母亲。而她本身,更因此而逐渐丧失原有的热情、欢笑,而误以为生命其实是一种负担。
从前的不满与委屈,有些早已驻进了她的脑子,让她变得多疑、恍惚,且精神不易集中;有些早已渗透了她的身体,造成她的背痛、脖子僵硬,以及全身无力感。然而现在,当她清楚地厘清这些症状的来拢去脉后,她决定要以全新的心情,勇敢地面对以往的委屈,表达心中所需要的支持与谅解。

现在,她的生命正逐步迈向另一个崭新的层面。随着她勇敢地面对这些烦恼,渐渐地在烦恼里得到了许多智慧及成长。她的生命愈渐富有生命力、愈渐自由,也愈渐开朗。

    当然,在我们生命里面的伤害有无数种,而它在每个不同的生命体内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转移至无数个不同的层面甚或他人身上。有些人会选择用合理化或淡化的方式来避开生命里的烦恼与伤害,他会告诉自己:‘事情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也许对方这么做有他的理由。’等等,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如此做,伤害会进入他生命里更深层的地方,并且还会变换成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这其中包括:生病、酗酒、吸烟、吸毒、说谎、赌博、纵欲、对宗教的狂热、工作狂、紧张、焦虑、烦躁、郁闷、肥胖、精神过敏、恍惚、注意力无法集中、拒绝性、追求性、追求亲密的关系、逃避亲密的关系等等。

    有人认为必须断烦恼才能修菩提心。但是,在生命潜能里,我却认为烦恼是无法被断的,唯有觉醒,勇敢地面对这些烦恼和伤害,穿越这些伤害之后,才能达到我们生命潜能的深处,无限自在的地方。所以我倒认为,烦恼本身就是菩提,烦恼之外别无菩提可寻。”


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挺大的。我们往往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被冲淡了,包括我们的烦恼和伤害,但实际上不及时处理,这些东西就象慢慢形成的癌细胞,或者不断积聚的火山,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恶化、爆发的。。。
[color=green][fly]风继续吹 伊人已去……[/fly]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07-5-27 13: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朔写书,王朔吸毒,王朔悟禅。王朔说:我姓对,叫对你好。

误解就是,他对你好,你不洞察他对你好。广大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于是洞察、觉醒的义务就跑到了广大人民群众那里。不过广大人民群众再怎么洞察、觉醒也达不到说出为了广大干部的利益。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5 00:46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