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4|回复: 3

水不知道答案 江本胜真的把我逗乐了 -ZT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66

帖子

13

积分

游客

积分
13
发表于 2009-3-20 09: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不知道答案 江本胜真的把我逗乐了 -ZT

江本胜真的把我逗乐了。
    这个拥有所谓“医学博士”头衔的日本人,花了数年时间拍摄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水结晶照片,并把照片集结出版。这并没有什么,可是他竟然声称人的言行可以影响到水的结晶,换句话说,他认为水是有意识的。
  
    他在一本名为《水知道答案》的书中写道:“实验的结果美妙极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所呈现的结晶,像这首明快、清爽的曲子一样美丽而工整……最妙的是听了肖邦的《离别曲》的水结晶,美得小巧玲珑,并分散成几块,简直令人惊叹。”
  
    当然,江本胜的想像力远不止如此,他还“测试”了水的阅读能力。结果,他声称:“看到‘谢谢’两个字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而看到‘浑蛋’两个字的水结晶,像听到重金属音乐的水那样,破碎而零散。”在另外一页中,他还把实验扩展到了米饭,说这两个词能使瓶中的米饭发酵或者腐败———真不知道巴斯德听了会作何感想。
  
    如果说这还不算奇谈怪论的话,江本胜甚至还发明了一套“波动”理论来解释他的这一“发现”。他说,原因在于世间的一切都在波动。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江本胜和德布罗意、薛定谔或者波尔是同一类人,因为江本胜说人类可以发出喜悦和悲哀、善良与邪恶的“波动”,而正是这种“波动”能够影响水的结晶。
  
    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任何稍微有点科学头脑的人,在读了江本胜的这套理论之后,都会发现他不过是胡乱套用了一些科学术语。使用科学术语进行不知所云的论述,这是伪科学的惯用伎俩。你可以把其中的“波动”换成“水壶”或者“油漆”,都无损于这套理论,因为它本来就是胡说。
  
    江本胜从未受过任何科学训练,他毕业于横滨一所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至于他的博士头衔,则是在印度的一所“另类医学”大学取得的。这不令人意外,因为在《水知道答案》这本书里,他就极力推崇所谓的“顺势疗法”———那种把药物稀释到(理论上)一杯水里连一个药物分子都没有的伪科学疗法。
  
    然而江本胜的伪科学确实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水知道答案》所迷惑的原因之一,是人们会被虚假的因果关系所欺骗。在本质上,江本胜的伪科学和巫师作法求雨并没有什么两样。当巫师作法之后,如果碰巧天降大雨,人们自然会把这归功于巫师咏唱的咒语“灵验了”。但是人们似乎总是忘记,巫师作法之后也常常滴雨不降。但是只要巫师的求雨把戏“灵验”一次,其效果就足以让人们膜拜他了。
  
    同样,当江本胜说听音乐(相当于念咒)会改变水的结晶(相当于下雨)的时候,他实际上扮演了类似于求雨巫师的角色。只有一点不同,巫师生涯的成功有赖于一场凭运气的雨,而江本胜比巫师幸运,他绝对有把握拿出作为“证据”的照片。如果一次拍不到这种结晶,他可以再拍一次,再拍一次……直到拍摄到满意的照片。但是谁知道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失败的实验呢?江本胜是绝对不会说出这个秘密的,因为说出失败的数字,可能就意味着自己的把戏被拆穿———所谓“水知道答案”,其实与瞎猫碰上死耗子的随机事件没有区别。
  
    江本胜的这类伪科学都可以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来拆穿。比如,我们可以把水装在瓶里,然后随机分配它们去听或者不听音乐,并确保实验者也不知道哪些水听了音乐,直到拍完照片,再把听音乐的情况和结晶的情况进行对照。
  
    但是江本胜的伪科学是如此荒谬,我不太相信有哪个严肃的科学家会花大力气去用对照实验的方法验证一番。实际上,如果江本胜不给水结晶的美丑与否制定一个客观量化的标准,那么连对照实验都用不着,因为他的“实验”根本就没有基础。
  
    或许江本胜应该把他的“波动”研究领域扩展到鸡蛋:在做西红柿鸡蛋汤之前,让鸡蛋“看”电影。我敢保证,无论是否让鸡蛋看了半场《罗生门》或者《英雄》,他都会在汤里找到三种以上不同形状的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6

帖子

13

积分

游客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9: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揭揭伪科学的皮--ZT

你要是把这本书作为宣扬“爱和感谢”的温情读物来读的话,那是很受用的。不过这样的文字,刘墉同学那些专门写给小学初中女生看的温情立志文字似乎更温馨一点。如果你被里边什么“顺势疗法”,“物质的波动性”之类的词儿忽悠得晕头转向以为那就是这本书的科学理论根据,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江本胜同学还号称是个医学博士,真不知道当年做科学研究的基本常识到老了还剩下多少。难道就欺负广大没怎么接触过显微镜的读者不知道微观世界的玄妙?就欺负广大没怎么接触过科研实验的读者不知道“对比实验”这个词?就欺负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忘记了科学结论的基本要求是数据、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要形成雪花状的冰晶并拍下来确实是需要在条件控制得非常严刻时才能达到的,江本胜同学及其助手拍下的那些水成功结晶的照片确实值得尊重。但是,请问:
  1,这些结晶的尺寸有多大?在这个尺寸数量级内,如果我们稍微平移显微镜头,能否看见相似形状的重复结晶?
  2,那些没能成功结晶的水,特别是所谓“听过重金属音乐”和“看过辱骂的文字”的水结晶照片,请问它们的尺寸是多大?我观察照片怎么看怎么像是拍的一整块冰块表面的图像,根本和其他的冰晶不是一个数量级尺度上的。而在显微镜下的世界里,同一个物体表面显微尺度不同,光学成像结果会千变万化。
  3,即使是所谓的对比照片,比如“听过美好祝词前后的水”对比,实验时的结晶条件,显微成像尺寸,外界空气扰动,工作台附近的震动(比如人的走动),空气中的浮尘……等等因素,到底哪些是受到严格控制的?除非能把诸多因素都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以内,否则凭什么说那成像差异是由于“听了美好祝词”造成的?同样一个瓶子里的水,你再取一份给我祝祷一番,再成个这样的像试试?能做到么?
  4,对于成功结晶原因的牵强附会——比如某次某份水样总是无法拍到结晶,结果第二天知道原来是美国前一天开始打伊拉克,于是归结到这个原因,说明战争带来了“不和谐的波动”……天哪,你干吗不归结到隔壁邻居的小孩昨天正在发高烧?或者北太平洋上某巨鲸正被“大和丸”上的鲸叉贯穿胸膛?
  。。。
  
  懒得再批了。这样的小书要是是国内某“民科”写出来的话,估计何祚庥、方舟子等人早就把他踩到地缝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6

帖子

13

积分

游客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9: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图片就好啦--ZT

柒柒  2008-10-19     
  看看图片还好,文字就不要细究了。浪费时间+侮辱智商
  属于作者主观YY的实验成果
  对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很有帮助
  让我们站在创意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和世界
  但是作者就此得出的结论就太那什么了。。
  完全没有去较真的价值
  后面那些文字很浪费纸张。。。
  。
  最后
  照片确实很漂亮
  我喜欢喝水~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6

帖子

13

积分

游客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0 09: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ZT

一本显然是伪科学的东西,在这里高分却如此之多;评论和跟帖里居然有人公开叫嚣不求真但求“温情”。实在是没有比这更让人难过的了。
    
  等明白了何以先有真才有温情,再来争论吧;等明白“科学”为什么首先是动词然后才是名词,再来争论吧;等明白并非拿几台显微镜,自己挑几张图糊弄人就叫科学,再来争论吧。这古老国度里本无一点科学传统,有的只是拿技术拿四大发明来抱残守缺的YY:我们的真正科普,实在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当你说即使是美丽的谎言,你也愿意去接受时,你伤害的不只是你的内心,更误导了孩子们:当他们因为学着你,对谎言失去免疫力,而终于重重受害的时候,你就成为了孩子们的刽子手。你会选择给孩子做一个怎样的榜样呢???
  
  这位台湾的生物老师,是个好的榜样(感谢snowyowls推荐;因特定原因链接打开得有点慢,请耐心等待):
  http://blog.hsjh.tc.edu.tw/plog/Yukie/9/post/32/1215
  http://blog.hsjh.tc.edu.tw/plog/Yukie/9/post/32/1219
  http://blog.hsjh.tc.edu.tw/plog/Yukie/9/post/32/1229
  http://blog.hsjh.tc.edu.tw/plog/Yukie/9/post/32/1285
  
  真正怀有“感谢和爱”的人,不会靠谎言过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0 13:07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