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5|回复: 7

发改委专家刘福垣表示,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2

帖子

47

积分

游客

积分
47
发表于 2010-11-2 11: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专家刘福垣表示,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发改委专家又有高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中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有三高: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
  这是在2010亚洲经济合作论坛上,谈论物价时刘福垣的意见。中广网原文引用的一段话,简短有力,谠论大势之丰采,可堪瞻仰。
  发改委刘专家的物价形势判断是“我们没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产物,拉动内需物价就要上涨”。发展安排是,“每年三到五个百分点的物价上升,每年10左右的GDP上升,每年15左右的工资上升,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汇率上升”。“三高”之论,接之而出,显示“我们中国要想成为强国”之宏旨。


  通货膨胀,说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比率高低,标示轻重程度。我们有通货膨胀,这只须看CPI指数即知。不知“没有通货膨胀”,是何依据。物价上涨是否拉动内需的政策带来,这是一回事;政策产生的物价上涨不算通货膨胀,经济学不支持这样的解释吧。
  接下来是怎样安排发展了。按刘专家的安排,生活真是不错。物价每年涨一点,GPD每年多增一些,工资再多增一些,加上钱的国际价值每年也增一些,有什么话说,岂不正像我们从小就念叨的那样,“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外带着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不过,经济是不是会听从这样的安排,实在是一个问题。例如物价,今年本来是安排了的,上升三个百分点,现在得承认要突破吧,当然,离刘专家的高限5%还远。GDP呢,也不好说,有时年增十几个点,有时又要“保八”。
  工资,也就是“人价”,这是最令人头疼的。刘专家的意思是工资比GDP每年增速多一半,这听起来有共产主义一般的美好。实际情况是,中共中央刚刚有所建议,十二五期间工资增速要与GDP同步。工资增长落后于GDP增速,“人价”占GDP的比例也在下降,历年累计的材料是如此。前几天,统计数据又表明,恩格尔系数在回升,居民拿更大比例的收入来支付日常生活必需,幸福感在下降。


  想成强国,必须“三高”,完全是颠倒因果的忽悠。国不在强不强,在发展不发展,发达不发达。发达国家比不发达国家,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是显在的事实。然而,这不等于说,一个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来实现发达。三高是发展呈现的一种结果,而非实现发展的途径。看到物价高则心喜乐从,估计找遍全世界,唯中国“发改委专家”而已。


  发改委专家王建,前时刚刚纵论“须承受更高物价上涨率”。发改委专家刘福垣,再论“想强国,须三高”。前者表达“为经济而承受涨价”的主张,虽不近人情,尚可理解为“代价论”;后者更进一步,高物价不能看成代价了,而是国家强大的表征,应如见猎心喜一般,欣然追求。
  今年两年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5000元,发改委专家杨宜勇起而反对:中国人普遍爱装穷。类似的奇谈怪论,如今固然是不可谓稀少,但“发改委专家”之类,专事机构发言特别是专事权力机构发言的工作者最有量产奇谈怪论的能力。例如税务局专家,必称税负不重,税负痛苦指数太夸大,只差说“中国的税负幸福指数高”了。例如财政部专家,见财政收入年增30%以上,仍然会说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有必要又有空间。

  至于发改委专家,就更加优秀,涨电价称为“增进节能意识”,涨油价必称“油价仍未到位”。但凡涨价的事情,只要“发改委专家”出面,无不涨得合理。现在我们知道,涨价推高物价,原是在追求强国目标。


  “发改委专家”,正在变成令人胆颤心惊的称号。“三高强国论”的底牌一亮,多少人见“发改”二字也会惊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2

帖子

47

积分

游客

积分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高人请说说,罚i改委到底是什么机构,这都养一群什么东西。。。。。。

[ 本贴由 185cm 于 10-11-2 11:09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发表于 2010-11-2 11: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也只是个话筒而已,最终授意他们发布消息和宣布××意向和动态的是后面的人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7

帖子

2275

积分

游客

积分
2275
发表于 2010-11-2 13: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在车上听到这样的话就忍不住想骂人。他怎么不说说支持高物价的收入高呢?普通民众收入的提高用什么来支撑呢?为了稳定,不允许罢工,不允许上访,自焚倒是可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10-11-2 16: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谢国忠说的是真的,物价肯定还要上涨。
http://news.163.com/10/1102/11/6KFURK110001124J.html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进一步加大。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钱真的多,股市的一天轻轻松松成交约5.5千亿,这还是在那些大盘股成交低迷的情况下。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9307

积分

游客

积分
9307
发表于 2010-11-2 17: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看来正在营造舆论了

发改委专家:中国须忍耐更高物价上涨率时间:2010-10-15 06:23来源:未知 作者:一刀劈破天 点击:56次

  国度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昨日在接纳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须忍耐更高的物价上涨率。如今加息,不仅难以把握通胀,还会对经济添加发生反面影响。

  中国社科院近日建议,政府对价格把握的目的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

  社科院觉得,这样一方面能为推动资源价格革新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也无益于添加农民支出,消化多余固定性,缓解群众币升值压力,改善支出分配关系。

  中国政府此前将2010年全年CPI的把握目的定为3%左右。王建觉得,中国经济以后的添加次要仍是依靠信贷和政府投资的拉动。在经济添加内活泼力仍然不足的情形下,把握通胀不应优先于经济添加。

  王建指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出型通胀和食物价格上涨引发的结构性通胀是中国以后所面临的次要通胀压力。二者单独从老本端推高价格。在这种局面下,加息不仅难以遏制通胀,还会让面临老本上升压力的企业雪上加霜。

  不外,自往年2月中国进入负利率形态以来,加息的声音从未平息。

  假如粗略地把一年期存款利率与月度CPI同比涨幅之差作为实际利率的衡量,中国目前曾经延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而市场猜测,9月份的CPI能够居高不下。

  王建指出,世界经济很能够会在2011年继承探底。美联储在美国经济还维持复苏时,就末尾考虑量化宽松,恰是基于这方面担心。因此,中国以后也应将经济添加放在首位,同时忍耐更高的物价上涨率。

  王建表现,固然翘尾要素正在消失,但食粮价格等新跌价要素或让内地CPI在11月份触及5%。不外全年来看,CPI应能把握在3.5%左右。

编辑:周赞辉

作者:王丽琳

(责任编辑:一刀劈破天)
[url=http://t.qq.com/wangworm/mine][img]http://v.t.qq.com/sign/wangworm/99e6b48dfa67696ddd9f6d3efc059209e42fef59/1.jpg[/img][/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2

帖子

47

积分

游客

积分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8: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央行超发货币达43万亿人民币 学者称引发严重通胀
文章提交者:灵鹫山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注:本文转自官方刊物《中国经济周康》)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令外界颇感意外的加息之举。

为什么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来的那么突然?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我看来,此次央行希望通过加息向市场释放中央决心调控通货膨胀预期的意图,以及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吴晓灵说。

有学者评论认为,此次央行加息不仅是“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更是对过去10年,甚至30年过度依靠货币推动经济的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超发43万亿元

“央行加息其实来的太晚了,货币超发已经那么严重,早就应该实施收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这样告诉记者:“我们看到包括绿豆、姜、蒜、辣椒在内的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其实都是央行货币超发的结果,多余的钱在市场中乱窜,多年累计起来的过量货币已经给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通胀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6%涨幅创下23个月新高;当月食品价格更是同比涨幅高达8%。那么,CPI的同比逐步增长是否是由货币超发引起的呢?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

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众多中国学者的认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近日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货币老虎越养越大”。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

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进一步加大。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央行操作独立性不足?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的货币超发,其最大的诱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带给中国的通货紧缩之忧。

2008年12月,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樊纲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暗示称:“央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时代,要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也并不容易。”

这意味着在经济危机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即有通过超量的货币发行来托住经济增长的想法。

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的“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目标,最终却是以增长27.7%表现出来的,高出10个百分点。

有学者认为,正是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过去30年(特别是近10年)央行“积极”推动货币超发的情况推向了极致。吴晓灵在解释原因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那么多年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存在央行调控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调控技术逐渐成熟的。另一方面,我国的央行操作独立性还有待与提高。”

但吴晓灵也表示,中国的央行不可能在指定货币政策的时候有独立性。“中国的央行是内阁成员,在操作上如果有更强的独立性,我认为调控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

虽然吴晓灵认为过去30年相当超量的货币都被新增商品(资源、土地等等)的市场化吸纳,但她仍然无法接受目前央行实行的超高的货币供给是“理所应当”、是“合理”的。

吴晓灵建议,如果中国政府将“十二五”规划期间GDP增速下调到7.5%~8%之间,未来几年的CPI控制目标上调到4%,那么未来几年广义货币增长率应该控制在13%~14%以下来应对流动性泛滥。从未来两年的央行货币政策来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

如何消化超量货币?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难解的问题。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形成从跨境贸易结算的结算货币进而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如果这样的话,从长期来看是否就并不需要担心超量人民币的出路问题了呢?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担心人民币国际化之后会对央行控制国内信贷规模产生影响。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境外人民币增多的话,对于央行调控广义货币会产生影响,考验央行调控能力。”

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来化解货币超发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吴晓灵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要计算货币供应量只能以国内的通货膨胀目标为主,调控该国的货币供应量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如果要加入国际流通因素来衡量或调控货币供应量则难以做到。

周其仁则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据中国改革的早年经验——“水多了加面”,比较合理的政策组合似乎应当是:或动员更多的资源进入市场,以消化源源不断超发的货币;或减慢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须严格控制货币的超发。

“最糟糕的组合呢?就是既听任货币被动超发,又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周其仁写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2

帖子

47

积分

游客

积分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8: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教授:中国隐藏式通膨终将失控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清华教授:中国隐藏式通膨终将失控(转载)点击:4263  回复:27 作者:好象螃蟹  发表日期:2010-10-28 10:35:00
   

清华教授:中国隐藏式通膨终将失控

  北京清华大学经济及管理学院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 20日在《彭博社》发表“货币狂欢后中国潜藏通膨”一文,文中阐明中国隐藏式通膨的猖獗来自于货币供给的大幅扩张。他认为,中国的通膨虽然现在只显示在资产上,但是更广泛的通膨终将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资产的通膨
  
  中国目前到处都充斥着奢侈的轿车、公寓及昂贵的珠宝,中国民众正在享受一个看似不可阻挡的繁荣。但是,近期公布的通货膨胀数字,应该会使那些假设中国经济处在稳固基础的人停止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少数人完全明白,中国这两年惊人的成长速度,是得益于超过50%的惊人货币供给扩张量。直到现在,通膨的恶果,已经大部分显示在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上。
  
  作者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际,许多中国城市的高档资产已经价格倍增了。金条的出售在今年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极品的翡翠过去几个月以来价格上涨了50%,现在以每盎司价钱已经达到3,000美元,而某些类型的大红袍茶包,1公斤的价钱已经涨到30,000美元了。在中国艺术级的酒的拍卖正以创纪录的价格在攀升。
  
  而上海股票上周上扬了8.5%,几乎是过去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准。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全年都在稳定的攀升,且官方正在为提高他们的消费物价指数约 4个百分点的目标,或甚至更高,而发出噪声。粮食价格在8月份已较一年前已经上扬了7.5%。经济学家估计,工资大约上升了有8%。汇丰控股(HSBC)的8月份采购经理指数的报告显示,投入成本的显著增加,必然会导致产品售价攀升。
  
  从繁荣到破灭
  
  作者认为,一旦通膨从隐藏中现形,当局可能被迫严格控制流动性,并导致中国这种现金堆砌的经济由繁荣转为萧条。
  
  过去2年来,中国M1货币供给扩张了56%,M2则扩张了53%。目前即使有号称为“降温的措施”,但是M1及M2两者每年仍然都成长20%左右。
  
  不像美国,中国的财政刺激政策从未真正直接花费自己的钱。中国经济活络的基础设施及其他计划的资金,几乎完全向国营银行体系借来的。在2009年,那些银行所贷出去的款项几乎达到10万亿人民币,超过前一年的两倍以上,使得该国贷款组合的三分之一流到政府手中。今年,他们可能会借8万亿人民币,几乎是2008年的两倍。
  
  倾泻而出的信贷
  
  所有这些钱到底从何而来的呢?它来自于中国的银行,它们被允许动用准备,这个规定打开了整个银行体系倾泻而出的可借贷新资金,中国贷款的繁荣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货币刺激或量化宽松造成的。
  
  作者说,在这个货币爆发背后的压力已经形成一段时间了。几年以来,中国一直都有贸易顺差。为维持其人民币钉住美元,它的中央银行必须购买中国出口商所赚取之过多的美元库存作为外汇储备,以发行的人民币作为交换。正常说来,新发行的人民币将会增加中国国内的货币供给且加剧通货膨胀。
  
  为了要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局尝试以强迫银行握有更高水准的准备存款且购买特殊的央行债券,以便消减货币扩张。总而言之,有巨大库存的流动资金藏在中国银行内,等待着出借。中国银行低借款占存款比率,经常作为吹捧其财务稳固的证据,这真的是一种被压抑通货膨胀的产物。
  
  隐藏性通膨
  
  作者表示,被使用来扩张银行准备的主要工具,是由央行规定的年度贷款限额。既然银行可以借出其限额,但是不可以超过限额,大多数银行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得握有超过他们的法定准备率的超额准备。然而,去年借出的限额已经用完了。实际的准备比率从21%下滑到大约仅17%。
  
  中央银行发行更多的冲销债券,但是实际上它却停止冲销。数十兆的人民币正式的被锁在银行的准备当中,从而流到经济体系。所创造的人民币数量,甚至远远超过在那段时期中国名目国内生产毛额的数额。
  
  当货币创造的速度超过经济成长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然而今年至今,官方统计却显示,消费者通货膨胀仅超过3%。当大多数的中国民众心满意足地相信他们的国家已经找到很棒的新繁荣方法之际,那些数字使得许多经济学家摸不着脑袋,疑惑通膨到底会走向何处。
  
  资产泡沫
  
  作者认为,实际上,在中国有猖獗的通膨。它只是显示在资产的价格上。新创造的货币以借款进入到经济,主要是资助固定资产的投资。当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他们购买有形的资产,而不是花在消费品上。
  
  资产价格的膨胀是难以对付的,因为它感觉起来不像一般的通膨。当面包价格两倍时,一般人会觉得越来越难以收支相抵。当公寓价格两倍时,看起来只像是聪明的投资者变得更富有而已。但是,在资产通膨开始对其他经济部门发挥作用之前,更广泛的价格膨胀将发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且将严重约束中国的决策者。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503607.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6 06:5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