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海湾

【电影日记】推荐所有非独身主义者看:《最后一吻》

[复制链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15: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221、《11:14》
前几年的电影,今年奥斯卡《撞车》获奖以后,大家才想起来以前有个非常类似的电影是《11:14》,也是很多事件的巧合。
这样的电影总是要告诉我们:

必然中有偶然,偶然中也是必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222、《宝贝计划》
本来对香港电影已经失去信心,大家都说这个好看
昨天才买来看,确实不错。成龙的手笔还是大,有希望拿下届金像了。
但是成龙的武功实在是看得厌倦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96

帖子

615

积分

游客

积分
615
发表于 2006-11-7 0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龙最近拍的警察故事,神话,宝贝计划都不错的.
蓝是那么的天,白是那么的云,灿烂是多么的生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察故事好象有泻停封吧?那就不看了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0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223、《实尾岛》
韩国历来票房第4的电影,值得一看,2004年是韩国电影最辉煌的一年,造就了《实尾岛》和《太极旗飘扬》两部片子,也曾经是票房最高的2部。
现在韩国票房第一应该是《王的男人》了,《太极旗飘扬》第二,《魊》第三
突破1100万观众的电影中影片《太极旗飘扬》用了57天,《王的男人》用了54天,《实尾岛》用了61天,而电影《魊》只用了25天,同时电影《魊》也连续4周蝉联票房冠军。

《实尾岛》本土意识和自由创作的胜利

  韩国电影最高荣誉“青龙奖”2004年在汉城揭晓,今年韩国票房热门影片《实尾岛》在艺术成就的评选中大获全胜,卷走“青龙奖”最重要的三大奖项: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男配角。

  在韩国实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实尾岛》,从类型上看只是一部商业动作片,但是它却成功地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题材的特殊性。

  《实尾岛》是根据韩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1971年8月23日发生在汉城的“实尾岛暴动事件”改编的。这一事件是由一群专为刺杀朝鲜领导人而受训的韩国特工发动的。由于事件不但牵涉到朝鲜半岛的大局,还牵涉到当时韩国独裁政府的脸面。所以事件的真相被掩盖起来,直到30年后金大中政府下台后,有关的历史档案才被公之于众。但在朝鲜半岛依然处于分裂对峙的情况下,这样敏感的题材能够被拍成电影,只能说韩国电影人确实有一个相当宽松的创作环境。

  除了题材吸引人,《实尾岛》还表现出非常成熟的电影技术,尤其是那些残酷的动作场面相当有真实感。导演在这样一部黑色基调的影片中还掺入了一些幽默元素,思路显然是模仿好莱坞,不过手法却是韩国的。这似乎可以说明,在向别人学习和模仿的时候,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实。

  “旗帜裹英烈,尸身尚未寒。鲜血染旗帜,举旗向青天。立下庄严誓言,怕死的懦夫尽管走,我们誓死捍卫旗帜!”这首军歌在《实尾岛》中反复出现,伴随着这激昂的乐曲,影片中的人物往往会陷入一种歇斯底里的激情中。这是一种历史悲情,是一种属于那些生活在朝鲜半岛上、背负着民族分裂历史包袱的人们所特有的情绪。

  影片从人性的视角质疑了韩朝的分裂与敌视,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和平呼唤。它不仅靠揭露一桩历史疑案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更重要的是它切中了韩朝政治分离这个现实。在商业化的包装下,《实尾岛》并不乏深刻的民族反思。可以说,影片的导演是紧紧地抓住了韩国民众的心理和社会的脉搏,这才是影片在韩国大热的根本原因。从早先的《生死谍变》到最近的《太极旗飘扬》,凡是能在韩国造成万人空巷的号召力的电影,无不具备这种特质。

  《实尾岛》的成功告诉我们,韩国电影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起飞,不但在韩国国内受到观众追捧,亦屡屡为世界所瞩目,既是由于韩国电影人具有顽强的本土意识,更是由于他们在电影题材上无所掣肘,可以在一个相当自由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才能。遗憾的是,刚刚在北京举行的2004韩国电影展上,中国观众却无缘看到这样无论在商业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更有代表性的韩国电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0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224、《杀人回忆》
非常不错的电影,简单的剧情却让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直到看完了,我还在回放用单步看那个真正的系列杀手到底是谁,悬疑到结束也没有答案::3:



★内容简介 :
1986年,京畿道某处发现了一名女尸。该名女子死去前曾遭人强*。两个月后,以相同手法的先*后杀案相继出现。不过警方对这类连环凶杀案苦无头绪,导致人心惶惶。
  结果,警方决定成立调查小组去调查这一系列棘手案件。两名干探PARKDoo-man和JOYoung-goo奉命专责此案。除此以外,还特意从汉城调来一心想查此案的SEOTae-yoon。然而这个调查小组工作不太顺利,擅长于自己的灵感和头脑的Doo-man跟凡事需要真凭实据的Tae-yoon磨擦甚多。
  Doo-man发现现场留下颇多死者的头发,来推断行凶者专挑选有脱发毛病的女子为行凶对象。另一方面,Tae-yoon亦发现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红色的衣服。因此,调查小组决定选定一个下雨的日子,派出卧底去引诱行凶者。
  到了翌日,死去的却是另一名女子,而今次行凶者更把一把雨伞插进女子的下体……
  2003年在韩国票房冠军的宝座上停留了三个月之久的暴力动作大片。是继《朋友》之后最佳的韩国犯罪电影,导演奉俊浩充分显示了他对各种电影语言的掌控能力和在剧情编织、线索设置、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过人之处。影片推出后好评如潮,连连获奖就是对这部电 影最大的认可
评论:
  导演奉俊昊(BONGJoon-ho)三年前的《绑架门口狗》(BarkingDogsNeverBite)无论在票房或评价上都十分成功。故此他的新作《MemoriesofMurder》亦叫人期待。除了导演外,大家亦期待演员宋康昊(SONGKang-ho)的最新作,故此片成了韩国观众今年最期待的电影。
  电影以缉凶作为题材,讲述一宗发生在1980年的连环*杀案。此类故事在韩国电影中其实屡见不鲜,例如《爱的肢解》(TellMeSomething)或者近期的《H:Murmurs》等。此类电影不过在其手法处理上,却看到奉俊昊的功力。除了基本的 查案过程、追缉疑犯和探员间的冲突外。他在电影处理时加入了两个元素,令到电影更丰富。其一就是将宋康昊的Doo-man以较喜剧的方式演绎,在紧张的过程中有点乐趣。其二则是透过电影中的小朋友和一些行为异常的朋友的角色,不祇增强其电影强调的乡土特色,亦令到电影铺排较易。
  在效果上,本片予人一种电影《七宗罪》(Se7en)的感觉。不过,奉氏亦算有着自己的风格,于前作的时急时慢的节奏特色,在本片都有出现,而且有着突如其来之感,可以抓紧了观众的心态。观众亦因此更易投入其角色。其中在影片中段,杀人犯首见其自渎行 为曝光后的逃走过程的一段,最为出色。
  演员上,宋康昊作为主线,饰演近郊地区干探的他一向以直觉来缉凶,性格本是内敛,不过演绎上却选择加上了轻松的表现,令到电影的角色难度更高。高兴的是,宋康昊的演绎没有令到大家失望。他那种多重的性格在电影中完全反映出来,对着不同的人所反映出来的 性格亦十分独特。
  另一名演员KIMSang-kyung,曾经在电影《追忆失落大门》(TurningGate)与观众见面。在本片虽然是与宋康昊戏份相若,不过却被比下去。其演绎方面则有点公式化。幸而,效果亦算达到了电影的要求。
  总的来说,《MemoriesofMurder》虽然在题材上不算太新鲜,但在导演奉俊昊和演员宋康昊的演绎下,却令同一个题材有着另一个层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2: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225、《撒旦魔王》
法国的撒旦片,别有味道,女主角很漂亮的说
法国的现代电影,总让你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和躁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2: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6、《日瓦戈医生》
真的没有想到,1965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已经有了这么高的水准
这是我第一次把二张D9所附的花絮都看完了
1994年,俄罗斯才正式解禁这部电影和小说,怪不得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没看过::27:
一个平凡人在动乱年代,追求爱情和诗歌的勇气…………


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日瓦格医生》

著名的拉拉主题曲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拉拉是日瓦格医生最爱的人

Flash: http://bbs.hifi168.com/bbs/Upload/20061620592196459.mp3



日瓦格:一个新旧世纪之交小人物,一个被旧式沙皇权贵遗弃了的私生子。一个不断梦想冲破个人牢笼般先天恶劣命运的平凡医生,贯穿于整个“史诗”式的影片《日瓦格医生》的经纬深处。一部比较象样的视听艺术好看之缘,往往都是因了它立体的和稍带仰视的反映人生与人性。影片《日瓦格医生》就是这样一部着重于史的叙述的象征性电影。正统的纯情故事弦外之音,总会出现另一位女主人公。冬妮亚之外出现了另外一位裁缝的女儿拉拉。其实影片《日瓦格医生》的大部份后来故事,几乎全都环绕着日瓦格医生与拉拉展开。总会有读诗的人,也总会有心内纯爱之情的人。日瓦格医生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日瓦格医生身上的缺点也多。可是他一直都是努力着去克服自我不足的一个人。包括他的爱。还有他的情。

影片《日瓦格医生》里面的主要人物日瓦格医生在电影里面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他有哭,他有笑,他也有烦恼甚至危难关头放弃欲生的念头。日瓦格医生的生活里也有许多经典式的台词。其中有这么一句让人捉磨不止的普通老话:“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生活中总会还有读诗的人”是这部197分钟片长的电影里面格外富有韵味的言语。属于该片万千话语对白及台词当中最富有意昧的人物的高级思维调式。想一想,品一品,“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言语简单,内含深醒,是一句在困苦生活里面可以常读常新的踏实话。“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多么的自给自足呵?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欧洲电影导演执筒的经典影片当中,确实有比较多的类似“总会有读诗的人”这一式的人物语言。漾溢着希望,流淌着生息,活水一般泊泊的进入观众的视听境界。

其实单就大卫 里恩个人的影片而言,类似“总会有读诗的人”这样的人物语言也是层出不穷的。比如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名片《鸳梦重温》中,就有这样一句模式化的经典台词。女主人公在寻尽爱人的踪迹之余,煎熬地道出来这样一句心里话:“我的生活从你开始。”。我的生活从你开始。这样的话听了,真的叫人不能不受感染和向往。也愿意跟着讲这样话的女红一起往前走。一份良好扎实的情感的首要条件,也许必是这样子的:“我的生活从你开始”。如果我们在这一部影片《日瓦格医生》读后,再一次观看大卫里恩执导的又一名片《孤星血泪》犹会发现,大卫 里恩导演在同情和关注着视野所及的整个人类命运的同时,也还特别关注与关爱着一代春青少年们的晴暖圆缺。家,一直是日瓦格走上人生的最初一步。家,也是一个人爱心养成的一处场所。

胡兰成在个人的名篇《中国文学史话》中谈及到“西方文学是社会的。”而我们知道,家又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引线。影片《日瓦格医生》告诉我们,现实生活里面的家庭歧视远远苦于冶政斗争的层次。家庭生活常常属于一个人面对日子好坏的底线。电影中的日瓦格医生到了无家可归的时候,最终才走上了无言又无奈的流浪征途。不过不要紧的是,日瓦格医生始终是那么的坚定着个人的光明信念。把个人的不幸运生活当做诗一样来过。那么的坚信“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这里不太渴求影片《日瓦格医生》属于那一种比较小儿科的所谓励志电影。影片《日瓦格医生》的艺术境界早就远远的高超于了什么励志方略的东西。影片《日瓦格医生》甚至是一种高于了普通人性的视听作品。

对于日瓦格医生,爱心又是具体的现实。该爱要爱。该恨当恨。日瓦格医生就是这样的人。日瓦格医生的情始于某种母爱?而最终几乎又是丧于另一种母爱。关于这一点,恐怕还是要稍稍一读《日瓦格医生》原创文本,可能收益更大?记得小说原作《日瓦格医生》一开篇这样讲道“母亲在世的时候,”。
关于这一点,恐怕还是要稍稍一读《日瓦格医生》原创文本,可能收益更大?记得小说原作《日瓦格医生》一开篇这样讲道“母亲在世的时候,尤里甚至还不知道父亲早就遗弃了他们”。通过电影或者小说知道,日瓦格的这一生,身边紧紧环绕了不多数的几个亲密女人。包括母亲,妻子还有那衷情的恋人。日瓦格甚至最后是为了真情而死的。能为一份真情而逝,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影片《日瓦格医生》中的日瓦格之死是那么的突然。并且镜头最后画页也永远的不期望交待日瓦格临终之前,在莫斯科尼基塔大街的电车上看见的那个女人,究竟是不是他的恋人拉拉?害怕失望?
该主题曲又名CHANSON DE LARA(拉拉主题曲),由莫里丝.嘉路作曲,旋律极其优美,是电影歌曲中的不朽之作。

[ 本贴由 海湾 于 06-11-9 22:41 最后编辑 ]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日瓦格医生》
??—— 银幕视觉经典《日瓦格医生》
??
??导演:大卫里恩
??原著:帕斯捷尔纳克
??编剧:罗伯特鲍特
??主演:奥马尔沙里夫 朱莉 克里斯蒂 亚历克 吉尼斯 杰拉尔丁 卓别林 汤姆 考特尼
??出品: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1965年摄制
??奖项:获1966年第三十八届奥斯卡最佳编剧 摄影 艺术指导 作曲 服装设计五项金像奖
??
??四十年前的1966年的四月之春,在圣莫尼卡公共会堂的颁奖式上,故事影片《日瓦格医生》输给了罗伯特 怀丝执导的影片《音乐之声》。这一夜,影片《日瓦格医生》只是拿走了最佳编剧摄影 艺术指导 作曲 服装设计五项金像奖。有点意思的是,在影片《音乐之声》收获的五项奥斯卡奖座最佳影片,最佳导演,音响,剪辑和作曲当中,最佳作曲这一项跟影片《日瓦格医生》的作曲重合拿奖。稍有不同地是,影片《音乐之声》的音乐人欧文科斯特尔比较偏重电影的诗画配乐的情境部份,而影片《日瓦格医生》的写谱人莫利斯 贾莱则更加求诉于电影的作曲主题。两部片子的作曲各有千秋,无疑是说得过去的。
??
??按照常理,影片《日瓦格医生》导演大卫里恩先生在1966年奥斯卡之夜也应当没有什么应该太难过的。因为仅仅才是上一回不久时候,第三十五届奥斯卡大奖典礼上,名导大卫 里恩凭借着他的电影力作《阿拉伯的劳伦斯》一举拿走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小金人座像。影片《日瓦格医生》的序片极长。一副白桦树的空镜伴着绵绵音乐。那副黄绿蓝白相间的白桦画景有一点近似东瀛画坛巨匠东山魁夷的水山名画。接下来电影《日瓦格医生》进入正题。弱小年少孤儿尤里日瓦格的身份介绍属于回溯式的插曲。墓场一段十分悲情。影画的悲调艰难摇曳着沙皇俄国的统治。《日瓦格医生》很快步入人生的现实。孤儿尤里 日瓦格在父母邻人葛罗米柯家慢慢长大,上学成为医生,娶了恩人葛罗米柯家的女儿冬妮亚为妻。孤儿尤里日瓦格成为影片的绝对男主人公。
??
??尤里日瓦格:一个新旧世纪之交小人物,一个被旧式沙皇权贵遗弃了的私生子。一个不断梦想冲破个人牢笼般先天恶劣命运的平凡医生,贯穿于整个“史诗”式的影片《日瓦格医生》的经纬深处。一部比较象样的视听艺术好看之缘,往往都是因了它立体的和稍带仰视的反映人生与人性。影片《日瓦格医生》就是这样一部着重于史的叙述的象征性电影。正统的纯情故事弦外之音,总会出现另一位女主人公。冬妮亚之外出现了另外一位裁缝的女儿拉拉。其实影片《日瓦格医生》的大部份后来故事,几乎全都环绕着日瓦格医生与拉拉展开。总会有读诗的人,也总会有心内纯爱之情的人。日瓦格医生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日瓦格医生身上的缺点也多。可是他一直都是努力着去克服自我不足的一个人。包括他的爱。还有他的情。
??
??影片《日瓦格医生》里面的主要人物日瓦格医生在电影里面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他有哭,他有笑,他也有烦恼甚至危难关头放弃欲生的念头。日瓦格医生的生活里也有许多经典式的台词。其中有这么一句让人捉磨不止的普通老话:“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生活中总会还有读诗的人”是这部197分钟片长的电影里面格外富有韵味的言语。属于该片万千话语对白及台词当中最富有意昧的人物的高级思维调式。想一想,品一品,“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言语简单,内含深醒,是一句在困苦生活里面可以常读常新的踏实话。“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多么的自给自足呵?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欧洲电影导演执筒的经典影片当中,确实有比较多的类似“总会有读诗的人”这一式的人物语言。漾溢着希望,流淌着生息,活水一般泊泊的进入观众的视听境界。
??
??其实单就大卫里恩个人的影片而言,类似“总会有读诗的人”这样的人物语言也是层出不穷的。比如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名片《鸳梦重温》中,就有这样一句模式化的经典台词。女主人公在寻尽爱人的踪迹之余,煎熬地道出来这样一句心里话:“我的生活从你开始。”。我的生活从你开始。这样的话听了,真的叫人不能不受感染和向往。也愿意跟着讲这样话的女红一起往前走。一份良好扎实的情感的首要条件,也许必是这样子的:“我的生活从你开始”。如果我们在这一部影片《日瓦格医生》读后,再一次观看大卫里恩执导的又一名片《孤星血泪》犹会发现,大卫 里恩导演在同情和关注着视野所及的整个人类命运的同时,也还特别关注与关爱着一代春青少年们的晴暖圆缺。家,一直是日瓦格走上人生的最初一步。家,也是一个人爱心养成的一处场所。
??
??胡兰成在个人的名篇《中国文学史话》中谈及到“西方文学是社会的。”而我们知道,家又是整个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引线。影片《日瓦格医生》告诉我们,现实生活里面的家庭歧视远远苦于冶政斗争的层次。家庭生活常常属于一个人面对日子好坏的底线。电影中的日瓦格医生到了无家可归的时候,最终才走上了无言又无奈的流浪征途。不过不要紧的是,日瓦格医生始终是那么的坚定着个人的光明信念。把个人的不幸运生活当做诗一样来过。那么的坚信“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这里不太渴求影片《日瓦格医生》属于那一种比较小儿科的所谓励志电影。影片《日瓦格医生》的艺术境界早就远远的高超于了什么励志方略的东西。影片《日瓦格医生》甚至是一种高于了普通人性的视听作品。
??
??对于日瓦格医生,爱心又是具体的现实。该爱要爱。该恨当恨。日瓦格医生就是这样的人。日瓦格医生的情始于某种母爱?而最终几乎又是丧于另一种母爱。关于这一点,恐怕还是要稍稍一读《日瓦格医生》原创文本,可能收益更大?记得小说原作《日瓦格医生》一开篇这样讲道“母亲在世的时候,”。关于这一点,恐怕还是要稍稍一读《日瓦格医生》原创文本,可能收益更大?记得小说原作《日瓦格医生》一开篇这样讲道“母亲在世的时候,尤里甚至还不知道父亲早就遗弃了他们”。通过电影或者小说知道,日瓦格的这一生,身边紧紧环绕了不多数的几个亲密女人。包括母亲,妻子还有那衷情的恋人。日瓦格甚至最后是为了真情而死的。能为一份真情而逝,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影片《日瓦格医生》中的日瓦格之死是那么的突然。并且镜头最后画页也永远的不期望交待日瓦格临终之前,在莫斯科尼基塔大街的电车上看见的那个女人,究竟是不是他的恋人拉拉?害怕失望?
??
??刻意去品读了小说《日瓦格医生》的倒数第二章。书上印着这样的文字:“那个穿着淡紫色连衣裙的女士过了一会儿又出现在电车窗前。日瓦格医生感到一阵头晕,四肢无力。他强撑着从座位上站起来,想打开电车的窗户,可是怎么也打不开……” 就这么,日瓦格医生死了。死在了他日夜幻想出现的恋人面前。人毕竞是有情动物。面对现实中有的情,我还真的有一些不太怎么习惯接受。比如对于情搞一些什么:“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好就在一起,不好就拉倒”之类的东西。讲这一类言语的人们,若看了新近一部翻拍自高仓健主演的名片(《南极物语》)《零下八度》,当中名犬动物的感情之后,恐怕是要脸红的?更多时候在喧嚣街头,那些款款去来的狗猫宠物从一定的视角下,真有可能纯净了人心当中不少的为善情感?其实太多的经典名片中的人物情感,都是值得生活现实里的人们珍视与借鉴的。
??
??比如这一部影片《日瓦格医生》。又比如大卫里恩的其它名片《印度支行》《瑞安的女儿》等等当中的人物形象语言与行为,也都是那么的一缕新蟾,随人天角。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总会有读诗的人。所谓的诗,在这里并不一定单纯是指影片《日瓦格医生》中间,日瓦格诗集当中的那些意浓情诗。诗在这里,仿佛已经是一种春近来时,越断山青的人生意境了。诗是爱心的诗。生活当中总会有读诗的人。生活里,哪怕有那么一丝半句闪着哪怕属于一丝丝明光的人情语言呢?大概也会叫我们的生活静透许多。喧热的物质生活是否太需要华美一点的理想来点缀了呢?诗是美的。生活当中总会有读诗的人。如果我没搞错的话,传统国学的初学者科目是把所谓诗是当作经来读的。所谓经,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有言:“其强半皆古人之所谓传也”。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还是来听一听电影《日瓦格医生》里面那位日瓦格医生诉说的某一种诗情画意吧 ——
??
??天边燃尽晚霞的余光
??在荒僻的松林泥泞路上
??朝向远方乌拉尔的田庄
??骑者蜘蹰纺徨
??一路匆匆赶上
??
??
??生活中总会有读诗的人……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18

积分

游客

积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2: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3)--电影华尔兹篇

--------------------------------------------------------------------------------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30日18:12  新浪娱乐


  无论在流行音乐、拉丁音乐、半古典音乐、民歌、大众音乐等方面,保罗-莫里哀都改编过最成功的电影音乐。保罗-莫里哀本人几乎没有做过电影音乐的监制工作(据称仅担任过1982年日本电影《从窗口看罗马》的音乐制作,但这也算不上纯粹的电影音乐制作,而且创作的作品本人也未见到)。从他的专集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制作者对古今东、西方电影音乐的编曲制作工作倾注了极大地热情。

  1、LOVE STORY 爱情的故事(《爱情的故事》主题曲)

  这是1970年美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佛朗西斯-列依作曲。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殊荣的列依创作出这首甜蜜、优美的音乐旋律,完全与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相吻合。也正因为是本国人列依的作品,保罗-莫里哀才能诠释得如此充分。

  2、ROMEO ET JULIETTE 罗米欧与朱丽叶 (《爱的主旋律》主题曲)

  这是1968年意大利同名电影《爱的主旋律》,尼诺-罗塔作曲。文豪莎士比亚的名作由年轻人搬上银幕,引发了各种评论,若主题曲中不出现流行音乐,是否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3、13 JOURS EN FRANCE 白色恋人(又译法国13日) (《法国13日》主题曲)

  这是1968年法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佛朗西斯-列依作曲。格诺布尔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聚集了世界各国的年轻选手,他们的爱情、亲情洋溢在这首热情的华尔兹旋律中。

  4.MOULINS DE MON COEUR 风的细语 (《华丽赌徒》主题歌)

  1968年美国电影《华丽赌徒》的主题歌,阿尔马林-巴库曼作词、米杰罗-鲁古兰作曲、诺艾尔-保利斯演唱,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主题歌奖。

  5.JEUX INTERDITS 禁忌的游戏 (《禁忌的游戏 》主题曲)

  是1952年法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不是原作,是把西班牙的民谣“爱的罗曼史”巧妙地融化为电影音乐。由导演卢勒-库莱曼,音乐拉鲁西-亚贝斯首次合作的结晶,其后成为吉它的经典曲目。

  6.HOMME ST UNE FEMME 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主题曲)

  1966年法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佛朗西斯-列依作曲。在库罗多导演的作品中,列依的音乐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契机就是从这个作品开始的。他将当时流行的新潮音乐与激发出的灵感巧妙地融会于这首曲子之中,自然该曲在世界上走红起来。

  7.PASSAGER DE LA PLUIE 雨的访问者(《雨的访问者》主题曲)

  1970年法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这也是佛朗西斯-列依写的乐谱。这部作品里面,准备了两个主题曲“华尔兹”和“主旋律”,但是保罗-莫里哀在这里演奏的是主旋律部分,表现了一种厌倦的情感,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导演是卢勒-库莱曼,这是库莱曼与列依的首次合作。

  8.ISADORA 赤脚的伊塞朵拉 (《赤脚的伊塞朵拉》主题曲)

  1969年英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莫里斯-加利作曲。它否定了以前那种舞蹈的感觉和传统,若能联想起当年轰动社会的现实主义人物伊塞多-达根,脑海中浮现出那自由自在地舞蹈情景的话,再听这支曲子,就会感非常贴近了。

  9.WAY WE WERE 追忆(《追忆》主题曲)

  1973年美国同名电影的主题曲,阿朗和马德琳-巴鲁尔作词,玛宾-哈莫尼作曲,芭芭拉-斯尔罗演唱。初看只是一首朴素的歌,细听下去便令人寻味。这是首有名的情歌,获得奥斯卡主题歌奖当之无愧。

  10.CONTIGO MI VIDA D'APRES 短暂美丽的燃烧(《短暂美丽的燃烧》主题曲)

  这是1967年瑞典同名电影的主题曲。以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一号”第二乐章的行板为背景创作的。由于将青年贵族和倾心舞女艾比拉的旋律作为了主题曲,所以也就出现了“艾比拉-马丁卡”和“艾比拉主题曲”等短而美的曲子。

  11.DANSEZ MAINTENANT 月光小夜曲 (《格兰-米拉的故事》主题曲)

  在1954年美国电影《格兰-米拉的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主人公格兰-米拉乐团的第18号作品,它也是乐团的主题曲,这首优美的旋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电影在前段时间重新上演,令年轻人赞不绝口,乐曲也很受欢迎,当然是格兰的自作。

  12.LECON PARTICULIERE 爱的一课(《个人教授》主题曲)

  这是1968年法国电影《个人教授》的主题曲,佛朗西斯-列依作曲。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年长女性和高中生的恋爱故事,请在了解这部电影主题之后,再来听这首受年轻人欢迎的情歌。妮科尔演唱,该曲深受欢迎,令人难忘。

  13.CHANSON DE LARA 拉拉的主题曲(《日瓦戈医生》主题曲)

  1965年美国电影《日瓦戈医生》中女主人公拉拉的主题曲。莫里丝-嘉路作曲,在奥斯卡作曲奖中大放异彩的乐曲,可以算是不朽之作。

  14.THE SOUND OF SILENCE 寂静之声(《毕业生》主题曲)

  在1967年作为美国电影《毕业生》的主题歌,非常受欢迎。本来是3年前,莎尔蒙和卡尔方灌制的曲子,迪夫-古鲁吉把这首曲子巧妙地电影音乐化了。

  15.SUMMER PLACE 夏日之恋(《避暑胜地的故事》主题曲)

  1959年美国电影《避暑胜地的故事》主题曲,马克斯-斯汤娜作曲,柏西-费思演奏,该曲被列在美国受欢迎曲目榜首,属惊世之作。

  16.RAIN 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小雨不停的落下来(《虎豹小霸王》主题曲)

  是1969年美国电影《虎豹小霸王》的主题歌。哈鲁-迪比多作词,巴多-伯拉克作曲,B-J-托马斯演唱,获得奥斯卡主题歌奖,从而进入名曲榜。以此曲为背景,保罗-纽曼的自行车曲所作的“描绘”也令人难忘。

  17.HOW DEEP IS YOUR LOVE 《你的爱有多深》(《周末狂欢夜》主题曲)

  这是1978年美国电影《周末狂欢夜》的主题歌之一。比利斯自己创作自己演唱,全美TOP1,是迪斯科音乐全盛时期制作的电影音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续篇《着色》也在人们的记忆中又写下了新的一笔。

  18.AMAPOLA 虞美人草之花(《美国往事》主题曲)

  1984年美国电影《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N)的插曲。将1922年西班牙人乔瑟夫-拉卡杰所作的拉丁标准曲,以明确的电影时代为背景,加以运用,获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一曲“虞美人草之花”的哀伤曲调,点缀着唱片的最后一曲。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全集: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1)--风情之舞篇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2)--流行魔术篇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3)--电影华尔兹篇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4)--巴西狂野篇

  保罗-莫里哀单曲代表作推荐(5)--欧洲气质篇
[B][color=green]错综复杂、不三不四、乱七八糟:动静有常、刚柔断矣[/color] [/B] 红帆船:http://www.falvjia.com/u/1210/index.html http://www.cye.com.cn/2009/zhex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18:58 , Processed in 0.0625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