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5|回复: 4

人在不同地方,有什么区别?

[复制链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发表于 2007-7-30 1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不同地方,有什么区别?

台湾
上网发表刺杀陈水扁言论的台军士兵昨获判无罪
2007-07-28 13:52:38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网友评论 555 条 进入论坛
  核心提示:台军前陆军仪队士兵屈肇康,去年服役期间休假在家,上网发表所谓的“刺扁”言论。台北地方法院昨日判处屈肇康无罪。法官认为他只是纯就时事不满,抒发个人情绪,属言论自由的范畴,应受言论自由保障。
中国台湾网7月28日报道 台军前陆军仪队士兵屈肇康,去年服役期间休假在家,上网发表所谓的“刺扁”言论,经军方收押侦办,获军法不起诉后,退役后又被移送普通司法机关,被检察官依“煽惑他人”罪名起诉。台北地方法院昨日审结,法官判处屈肇康无罪。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屈肇康获判无罪的理由,主要是法官根据他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标题和内容对照后,认为他只是纯就时事不满,抒发个人情绪,并没有煽惑他人犯罪的意图,言词纵有不当之处,也是抒发己见对时事的评论,属言论自由的范畴,应受言论自由保障。

25岁的屈肇康,是在2005年7月入伍服役,去年6月9日休假回家,以电脑联机上网,进入他在网站申请的个人交友网站,由于他对当时纷扰的岛内时局感到不满,就在个人网站上刊登,“很想用枪往陈水扁脑门插下去”、“外省帮的随我去血洗总统府”等文字。

未久,台军方以屈肇康的言论,涉有违反“陆海空军刑法”意图煽惑军人暴动之嫌,将他法办收押1个多月,去年8月8日获台军军检署不起诉才释放。今年2月退伍后,台军军事检察署再将已不具军人身份的屈肇康,函送桃园地检署,桃检再呈台湾“高检署”转台北地检署侦查。

台军“倒扁”少校未被起诉

另据报道,去年台湾“倒扁”活动中,因穿着台军军服现身凯达格兰大道“倒扁”的少校教官董华正,曾遭台军军事检察官认定涉嫌违犯“效忠‘国家’职责罪”遭声押获准,但事后未被起诉。结果台军军检署竟又将董华正移送台北地检署,检方昨天侦结。检方认为董华正的言论,并没有煽惑军人不守纪律之犯意,董华正说法只是个人政治言论表达,属于言论自由范围,依法不起诉。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

济南网友回帖参与暴雨讨论 被指散布谣言遭拘留
2007-07-25 10:05:08 来源: 南方报业网 

南方报业网7月25日报道  昨天,济南当地媒体报道,济南暴雨受灾后,网友“红钻帝国”因为发帖“内容有明显的唬人噱头,营造了暴雨过后的恐怖气氛,里面有灾害造成多少人死亡的虚假信息”而遭举报,后被警方找到后,警方对其进行了治安拘留。

记者调查发现,被拘留的这位23岁女子只是一名普通网友,在婚纱影楼工作,济南暴雨后情绪激动地参与了论坛里的很多主题讨论,但数据记录显示她并未发过主帖。

本报记者采访了当地警方,但警方不愿透露"红钻帝国"发帖内容,理由是担心帖子内容再次引发社会恐慌,同时也拒绝透露该网友的具体身份。

暴雨前就已注册

昨天,济南当地媒体报道称,被拘留的网友姓李,"7月21日至22日注册网名'红钻帝国'在某论坛恶意散布谣言,意图在群众中制造恐慌气氛,性质较为恶劣。"

很多网友就此认为红钻帝国是在暴雨后故意注册发帖造谣。不过,记者查看舜网论坛数据记录,发现红钻帝国是7月16日下午注册的,而且在"7·18暴雨"前就已经在跟帖了,主要是在"漂亮新娘"板块活动--她和论坛上的很多人一样,都只是一名普通网友。

21日13点多,红钻帝国开始参与"路路畅通"板块的济南暴雨讨论,网站数据显示,到她22日13点回最后一个帖子,整整一天时间里她发了200多个回帖,论坛级别迅速从新手变成"论坛游侠"。23日上午10点多她离线后没有再回来。

从数据记录来看,红钻帝国一直积极参与论坛讨论,但并未发过主题帖。

引述朋友说法

红钻帝国是舜网论坛暴雨大讨论中的激进派,特别是在银座商场进水是否有人被淹死的问题上,她认为肯定有人死了,只不过真相没有公布出来。像很多网友一样,她在回帖中转载了其他网友的现场描述,还引述了自己朋友的说法,不过也承认自己并未亲眼看到死尸。

在济南,记者采访过的大多数人都曾听自己朋友说过商场有人淹死的传言,但并没有任何证据。也有网友问红钻帝国要证据,她说自己没有义务提供证据,只是不相信那些辟谣,并称"我只信我身边朋友对我说的话"。

论坛上部分网友质疑商场淹死人的网络传言,并有人发表澄清谣言的帖子。红钻帝国认定这些论坛新注册的新手都是商场的"枪手",言辞非常激烈地抨击这些网友,骂他们是"狗奴才"。

红钻帝国激烈的态度引起了部分网友的极大不满,一度有多名网友与她笔战,双方炮火不断升级。有网友劝诫红钻帝国不要谈论这个话题,以免被以传播谣言的罪名拘捕,"你毕竟只是怀疑,真相你永远不知道,把你抓起来理由很充分!"

7·18济南下雨了吗?

据悉,红钻帝国激烈"攻击"银座商场的行为引起了商场方面注意,该商场高官报警,警方出动并找到了这个23岁在婚纱影楼工作的女孩。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对其进行了治安拘留。

消息人士透露,虽然网上和她发布的类似传言很多,但只有她触怒了商场,"一家大型企业高管报警,警方也就只好出动。"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

新闻24日见报后,论坛上部分网友表示开心、振奋,并评价说"活该","这种造谣生事、恨不得济南大乱的人就得抓起来"。

也有部分网友进行了质疑,"法律对言论自由和造谣有没有什么定义啊?"有网友指出红钻帝国并没有自己编造什么东西,而是和很多人一样转载和引述,虽然态度激烈,但并非故意造谣。"造谣应该是明知是假的还四处散播吧?难道自己相信是真的也不能说吗?"

还有网友指出,就像没有证据证明有人在商场被淹死,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红钻帝国是"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既看不出故意,又看不出有公共秩序被扰乱,毕竟只是一个当地论坛。

昨天论坛出现一条新帖《7·18济南下雨了吗?没有吧!》,跟帖者大都"表示"没有下过。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 06: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编山歌涉嫌攻击市领导
儋州两老师被行政拘留

来源:南国都市报
    本报儋州8月1日电 (记者林书喜)因对儋州市政府将那大二中高中部迁到海南中学东坡学校的决定持反对意见,那大二中的两位老师便在网上发帖,以对唱山歌(儋州方言编写)的形式发表言论。被儋州警方以此内容涉嫌对市领导进行人身攻击、诽谤市领导名誉为由,将两位教师处以15日的行政拘留的处罚。据悉,这是儋州首例在网上涉嫌诽谤他人而被治安处罚的案件。
    据了解,被拘留的两位老师,一位姓李,一位姓刘。7月27日下午5点左右,儋州警方在那大二中对李某和刘某进行问话。当晚8点多钟,两人被带走,并以涉嫌在网上诽谤他人为由对两人行政拘留15天。
    据有关知情人介绍,李某和刘某被警方拘留的原因是,在儋州市政府下文搬迁那大二中高中部后,两位老师便于7月22日晚在网上发帖,以对唱山歌(儋州方言编写)的形式表达反对意见,其中不少话是当地骂人的脏话,又含有儋州市委主要领导、分管教育的市领导和教育局主要领导的名字在内。语气明显是在影射市领导。7月26日,帖子被删除。
    知情人士向记者提供了这个帖子的打印件。记者看到,该帖子标题为《大家唱儋州教育歌》,是名为“狗囊甙侬”的人在7月22日晚18点22分在天涯社区海南一家儋州版发表的,每一首山歌均是四句诗,全部是用儋州方言编写,只有懂儋州方言的人才能看出每一句的意思。后面跟帖的人也是以山歌的形式回复的。有的内容意思是把二中高中部迁走会影响二中发展等,但多数是脏话,有的直接把市领导的名字加在脏话里。在几十个回复的帖子的ID名里,甚至用两位市领导的名字的谐音来回帖,好象是两位市领导在一问一答的样子。从7月22日到7月26日晚帖子被删除,共有几十人回帖。后经儋州警方调查,确定此内容多数是李某和刘某两人编写的。
    今天下午,记者到那大二中采访,该校领导正在开会。对两位老师发帖及被警方拘留一事,该校领导不愿多说。
    记者随后到儋州市公安局采访,该局领导不愿多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安人员说,有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去反映,这种借助网络工具,大肆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是违法的,应予以严惩。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35

帖子

3294

积分

游客

积分
3294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0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http://www.bullog.cn/blogs/drunkpiano/archives/86396.aspx

作者:刘瑜

看了“时代”上那篇报道,又看了各个方面的反应,扯几句感想。

那个报道对小精子及其朋友的描述很可能较偏颇甚至失实,对此应该“立场鲜明”的批判。但是我个人的感觉,这个报道对当今中国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描述,是大体靠谱的: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政治与民主。

不过我奇怪的是,难道这仅仅是所谓“me generation”的精神状态?这跟出生年代有重大关系吗?就算是60年代出生的“89 generation”,现在有几个在关心民主?就算50年代出生的“知青一代”,又有几个人在关心政治?当年都是热血沸腾过的呀。

事情其实很简单,这跟generation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制度的产物:当前中国的制度让关心政治的成本太高了,相比之下,在“谁有钱谁大爷”的氛围下,个人发展的诱惑又太大了。作为“趋利避害”的动物,大部分人都选择不关心政治,追求个人发展,不过是理性选择而已,犯不着单拎出80年代出生的小孩苛责。

关心政治的人一般都是试图改变政治,“改造现实”,但是看看那些维权人士的下场,你能为“改造现实”做出什么贡献呢?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已。不能改造,只能谈论,在一定意义上,关心政治的唯一效果就是给自己添堵。

更糟的是,在当今中国,关心政治的成本不单单是政府打压,失去工作、人身伤害、甚至坐牢,而且往往是整个社会的冷嘲热讽。就好像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孩出现在一个丑女成堆的房间里,她的出现立刻会引起丑女的警觉和反感一样,一个关心民主和人权的人往往会引起那些冷漠的人的警觉与反感,“这人是不是有病啊?”“吃饱了撑的!”“搞政治投机吧?”“野心家!”“出风头!”或者不这么极端,其警觉与反感表现为对维权人士的道德水准和智力水平惊人地苛刻,拿放大镜照他们“弱智”、“投机”的蛛丝马迹,但是对施暴者却表现出惊人的宽容和理解,“他们也不容易啊……”

为什么呢?人家的存在榨出你皮袍下的小啊。

所以在当今的中国,真正关心政治,是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

说明:我说的“关心政治”,并不包括政客关心自己的仕途,或者一般人对政客仕途的关心。关心黄菊什么时候死,或者张玉凤到底与毛泽东什么关系,在我看来,只是关心八卦而已。本质上,关心政治是对我们所置身的公共生活其规则、其资源、其组织方式的关心,是关心我们自己。

亚里斯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和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天性。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更高深或者更丑恶,但是,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天然的、自发的人类本能成了“反熵行为”。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只有非理性的“神经病”才会关心政治。

这是多么悲哀的现实,但是不断有人跳出来说:“我们凭什么要关心政治?就爱吃喝玩乐自己挣钱自己花怎么了?!”当然,享乐主义是人权,谁也无权干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政治冷漠”就是没有政治态度,冷漠就是你的态度。冷漠并不是中立,当一个暴徒殴打一个弱者,你站在一旁默不做声时其实你已经做出了选择。

更重要的是,享乐主义得以存在,是有一系列公共制度的前提的,而这些前提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以为私人生活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人,忘记了私人领域从边界的界定到秩序的维护都是政治问题。难道60年代全中国人穿灰黑蓝和今天大家穿得花枝招展仅仅是“个人品味”的不同?今天的中国从房价、到学术腐败、到电话费、到你在医院要排多久的队、到奴工、到孩子上学、到交通……哪一个归根结底不是“政治问题”?那些“我就是我,去他妈的政治”的说法,就象是“我就是我,去他妈的空气”一样,貌似充满个性,其实无比滑稽。

我理解在一个关心政治成本太高、追求个人发展动力很大的时代里大多数人的政治冷漠,但是我不能理解为这种冷漠而感到的洋洋得意。

当然,我同意“Me generation”的一个受访者所说的,关心政治有很多种方式,并不一定只有直接跟政府“冲撞”才是关心政治。你开一个遵守劳动法的工厂,解决一批人的就业,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政治的积极贡献。

在平客的博客上看到发问“美国年轻人关不关心政治”?说实话,我个人的观察是,至少在我所待过的两所大学里,美国年轻人非常关心政治。我给国内刊物写的时政专栏里,至少有五篇提到大学生对政治的参与,一篇提到美国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助选;一篇写大学生在非法移民问题上对右翼演讲者抗议示威;一篇写哈佛大学生为本校被解雇的清洁工发出呼吁;一篇提到大学生组织在全球变暖问题上的积极行动;一篇提到大学生对教授的“反犹言论”向校方控诉。最近一篇(我还没有贴出),提到在苏丹达富尔屠杀问题上,几百个学生发起“向本州议员施压”的活动。我在哥大校园的主干道上,时不时看到各种学生组织或者发起的活动,比如抗议以色列政府的活动、纪念二战中犹太死者的活动、争取助教加入工会权的示威……走在哥大附近的大街上,经常时不时就有学生模样的人,拿着小本走过来问我:“你想拯救北极熊吗?”或者“你想赶布什下台吗?”……

当然我不想用“个人觉悟”来解释这些。Again,制度啊制度。自由的政治环境不但解除了政府打压的咒符,而且带来学生政治团体的繁荣。这些团体的存在及其在学生中“代代相传”,无形中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了“基础设施”。就是说,你不需要自己抖抖瑟瑟地点火柴摸黑找路去参与政治,而且一不小心撞到了枪口上,在自由的社会里,参政的“高速公路”都修到了你家门口,而且到处路牌清清楚楚,你一踩油门就成了公共生活的一分子。

但是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制度的扎根也会影响文化。本来,我不关心政治仅仅是一种理性选择,但是慢慢地,为了自我辩护,它成了一种道义的选择。“不得不如此”的东西变成了“对的、好的、值得炫耀的”的东西。对政治的关心亦是如此,很多美国大学生最初参与政治团体可能仅仅是为了多一个“group to hang out”,但是慢慢的,各种集体活动强化了公共意识,使关心参与政治成了一件“光荣”的事情。

至于有人在读了“Me Generation”一文后得出那个结论说“西方媒体就爱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我觉得这是典型的“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首先,西方媒体上肯定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文章比比皆是。其次,西方媒体对自己国家、政府的“负面报道”也比比皆是。在哈佛有一次参与一个中国女学者的报告,她为了证明美国媒体如何“妖魔化中国”,说:“从XX年到XX年,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政府的负面报道占据了一半以上……”我当即提问:“那你统计了同一时期纽约时报对布什政府的负面报道占了多少吗?更重要的是,你统计的同一时期,美国社会的问题和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几比几吗?”

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这个命题的出现,隐含的前提还是那种把报纸当成政府宣传工具的思维。负面的事故容易成为新闻,而新闻只管真实不真实,你管它好话坏话的比例干嘛呢?统计这种比例,多怨妇啊。这种被迫害妄想症一旦流行起来,还越来越理直气壮了。既然新闻媒体的职能之一是监督政府,负面报道对于政府也许不是好事,但是对于社会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就是在中国内部,关于孙志刚、Sars、奴工这种“负面新闻”不恰恰是“帮助”政府纠正了它的错误吗?你去读读文革或者大跃进期间的中国报纸,一点也不“妖魔化中国”,So what?

扯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也许“时代”上那篇文章关于小精子个人的报道有失水准,但是如果大家读到那篇报道之后想到的仅仅是如何“反思西方媒体”,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在我看来,实在是避重就轻了。当然,避重就轻一贯是吾国吾民的优良传统。
BG7YBK[size=4][color=red]这5杯分别为:[fly][/color][color=green]月中仙、[/color][color=orange]醉蓬莱、蝴蝶梦、梦星尘、彩灯艳[/color][/fly][/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418
发表于 2007-8-4 12: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一个词:政治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24 18:56 , Processed in 0.0625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