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2|回复: 4

卢安克

[复制链接]

0

主题

8032

帖子

80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9
发表于 2010-5-25 10: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安克

2010年5月20日,卢安克在自己的博客主页上宣布关闭博客,以下为他的声明:

  “我不是本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社会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社会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请你们理解。
  最终还有越来越多人为我难受,但我真不希望别人因为我而难受。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在这要声明:
    我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都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为某人某事做了宣传,你就要知道:我不会跟别人合作,而只会为别人(的事)服务。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收费或捐助,那就是留给他们的。我是不会接收钱的。如果你在某地方看到我叫人去做什么,你就要知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我不会叫人做任何事情。”
135
┣╋╋┓人生需要进退自如
246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32

帖子

80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安克的博客,已经关闭,首页只有一段可能是被要求做出的声明。
http://luanke.jiaoyu.org/
135
┣╋╋┓人生需要进退自如
246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32

帖子

80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想拷贝太多过来,如果同学们想了解,许多搜索引擎可以提供非常多的信息。

这里是百度百科的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648808.htm?fr=ala0_1_1
135
┣╋╋┓人生需要进退自如
246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32

帖子

80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1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同情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情况可能会因此变得复杂。请尊重别人的【不需要】。”

经济观察网
http://www.eeo.com.cn/Business_lifes/Art/2010/05/24/170793.shtml
135
┣╋╋┓人生需要进退自如
246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6

帖子

13

积分

游客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5 1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zt

卢安克――自由人性的光辉映照出中国社会的黑暗

  
  我知道当下中国象我这样为一个电视人物的故事而哭的男人很少了。
  
  2009年12月27日夜里,央视的 “[面对面]――志愿者卢安克”节目使我热泪盈眶,在次日阅读卢安克相关资料、重看节目视频、浏览柴静博客有关评论时,我又抑制不住的一次次心酸和流泪。在泪水中略感欣慰和有所倚靠的是,在这个夜晚还有很多国人为这个来自德国的志愿者的故事所感动、震撼、不眠……然,哭者寥寥。
  
  柴静哭了,不哭是不可能的,以她那敏感的心。可是她怎么就不能将自己放纵地哭出来,而要掩饰成“让人感激的狼藉” 呢?评论中一位显然是她的好友名叫三哥的还是道出了真情:“告别卢安克。一转身,你就流泪,从广西淌到北京,淌出一句话“这让人感激的狼藉”。 索性,在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吧,内心深处的纷扰都释放出来,轻松自己,轻装上路,任重也道远。我,哭了,七尺男儿啊,何况是你;与你一样的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了卢安克?为了留守儿童?为了大山深处的那户户人家?不知道,确实不知道。但,我还想哭,卢安克,你走进了我的心中。怎么也挥之不去,那眼睛,那发色,那不标准的普通话。或许,怎样的提问都显得苍白……卢安克,你带给她太多的不平静。这些不平静都留给我吧,都来吧!都来吧!来拷问我的灵魂,我,该怎样活着?”――看到这,我还是哭了。
  
  我为什么哭泣?是为了卢安克吗?起初,我以为是的。就象我们通常为电影主人公哭泣,是因了他们的苦难遭遇而洒下同情的泪水。可是,卢安克本人何曾带给我们这些悲戚戚的小我情怀。他通身洋溢出平和、安详、纯净乃至圣洁的光辉,只会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经常被众多孩子簇拥之时脸上挂满幸福的微笑,谁不为他感到高兴;他每月只花100元生活费,餐餐吃红薯叶,残破的胶鞋露出了脚趾,瘦削的身躯在泥地里打滚……只会使我们讶异、惭愧、羞耻,继而无地自容;当他回首那场几近死里逃生的车祸,他从容地认定是车祸把他的命与这块土地连得更紧时,我们唯有为他感到庆幸并衷心祝福……所有这些,我们可以勉强从贫乏的语言中找到一个归纳的词语“感动”(我实在不愿使用这个已经被国人滥用的词,概因这些年各大媒体包括央视 “感动中国”之类的鼓噪,是何等的虚妄、苍白、无耻)。但所有这些“感动”,归结起来都是崇高、快乐、幸福、欣慰、鞭笞这些有益的、积极的、美好的感情和思想,即便是当你看过有关卢安克的文章,了解到他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下“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1999年他又从德国回到广西,跑到河池地区的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学校把他开除了;2006年,签证到期的他申请加入中国籍遭到拒绝只好返回德国这些经历,也顶多加之以无奈、愤慨之情,唯独不至于让人为之泣下。
  
  在电视里柴静反复追问卢安克活着的乐趣下,他回答说:“比能表达的更多的乐趣”时,柴静似乎还未了悟。而事实上,电视片通篇都在给出这个答案――在“自由”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而别人不想做,做自己愿做而别人不愿做,做自己能做而别人不能做,做自己能做好而别人做不好的事(在我博客里转载的《卢安克――让中国感到羞愧的人》中,卢安克回答采访者关于人生价值话题时的原话是“做到别人不能做或不愿意做的事,我就有了价值。”)――舍此,人生还有什么更多的乐趣。其实,在这里卢安克所说的“人生乐趣”,已经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快乐”了,而是“人生价值”或者更高级的指向为“人生意义”, 也便是他在电视片结尾的旁白:“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的家人就是他的后代;一个人为了他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因为卢安克身上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朴实、纯净、简单,所以我也不必在此对他的“生活乐趣”妄加上升到“人生意义”来演绎。我也相信卢安克自始至终并没有深思也不需要这么高远的人生意义,因为对他而言,他的个性、家庭教养、社会教育、文化、志趣、能力包括他认定的命运,决定了他在这块土地在这里的孩子们身上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事,获得最多最大的人生乐趣,足矣。
  
  所以我明白了,当我乍以为我是为卢安克本人哭泣的错觉,相当于柴静追问卢安克“你的父母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属物”的幼稚,我们都是在用中国人的心智水平、道德标准、情感指数、精神境界去理解和认知卢安克及其家人及其先进国家的人。须知,西方国家自从资产阶级大革命以来,几百年的民主思想发展,早已造就了一代代身心自由、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过程中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乃至为人类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每个人都在享受人生最大快乐同时为他人带来快乐。试想,卢安克是自由快乐的,他的父母当然是自豪和快乐的,所有有幸认识卢安克的人都应当是欣慰的。
  
  当然,对卢安克事迹的报道之所以引起国人如此巨大的反响和内心震颤,还因为貌似跨入信息时代的中国其实还处于精神领域的闭关锁国状态,我们虽然也从只鳞片爪的电影电视中得知不少外国人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长年从事各项自然研究或社会活动,但却不可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动因、思想、感情和过程,因此无法产生共鸣。今天,当卢安克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展示他在我们国家10多年的生活经历时,有了切身体会和设身处地的对比,这才让我们惊为天人的同时,发觉到在同一个世界里人与人在精神境界上的巨大差距,很显然,这种精神差距造成的心灵冲击远大于晚清皇帝乍见西方钟表时惊为怪物的愕然。而事实上,卢安克式的人物,无论在德国,在美国,在任何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所有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是极其普遍、正常、自然,数不胜数的,这只要从卢安克一个家庭即有三人从事这方面的社会活动可见一斑。
  
  依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代中国人不过是停留在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最低层次,而卢安克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人已经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最高层次了。关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我们自然不必解释,但是,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卢安克,在此不妨看看“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定义: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的需要。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最大的快乐幸福感觉。这与卢安克的一言一行和灿烂笑容是多么吻合啊。
  
  因此,能够引起一部分国人(主要是中产阶级人士,肯定不包括众多利令智昏的权贵们和蒙昧未开的愚民阶层)有所“感动”的恰恰是卢安克如此自足的人生乐趣或曰人生价值观,他们分别感到的不安、难过、惊讶、震撼、羞愧、自责、欣慰、庆幸、祝福、崇敬……等等,都源于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政权为中国人树立起来的人生价值标准在卢安克貌似简单低下实则崇高圣洁的人生乐趣面前顷刻土崩瓦解,或曰被他颠覆。诸如:“原来人可以这么活着”“他每个月100元的生活费不够我泡一次吧,官员抽一包烟”“中国教育的问题太大了”“ 卢安克我们也许做不了,但每个人如果做到十分之一个卢安克,那将是我们的财富,也是中国人的财富”的网友评论和柴静的“头脑里的桩子被扯出来,横倒在地,难看的水泥钢筋裸露在外”虽然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国人受到的内心冲击,但其实是集体暴露了许多自以为幸福的国人的一种虚无感:中国人原来活得如此虚伪、卑下、不堪。可不是吗?在电视里,柴静由于受到卢安克个性自由的感染,率真地坦白了自己小学二年级时隐瞒视力不佳的那段情节,被观众所认同且喝彩。可是一转身,在博客里她却不敢将她的哭表达出来,她不是不懂女人发自真情的哭泣其实是很美的,只是,身为中国的公众人物、央视著名主持人不可能百无禁忌地展现个性的真我。卢安克的博客里有一篇名为《钱没有帮助》的博文,其中说到有一次他一年的经费被一个村民偷光之后,“我终于得到了我的自由,从现在开始,我都是一个人在山里走我的路,很舒服。”这种一无所有之后的自由感觉和舒服的心情不知有几个国人能懂,更勿论又有谁能够真正怡然自得地去实践。
  
  是的,卢安克走进了我们的心中。作为西方社会一个平常人,通过在中国生活10多年的平凡经历,卢安克仅以其身上自然散发出来的自由人性的光辉,映照出中国社会的无边黑暗和中国人的莫大悲哀。能够自省的国人也许开始意识到:原来我们并不文明,因为我们笼罩在5000年文明史下的当代教育其实还停留在蛮荒年代;我们并不富足,因为我们所谓世界第二大GDP的财富其实都耗费在动物性的消费里;我们并不强大,因为13亿人口的数量未必抵值13个卢安克式外国人的质量;我们并不快乐,因为我们的孩子与自己父母的感情还不如与一个外国人那般相依相亲;我们并不幸福,因为我们拥有的除了政府强加给我们的种种虚假指数,只有面对一切灭人性、违天伦、反人道社会行为的无奈和无助……我们苟且偷生浑浑噩噩麻木不仁自得其乐活着的一切目标不过是被爱因斯坦斥责为的“猪圈里的理想”,我们活得实在不像一个人。
  
  我哭泣,为自己哭泣,为孩子们哭泣,为农民们哭泣,为老师们哭泣,为柴静“三哥”们哭泣,为所有可悲可叹的中国人哭泣……为什么我们不能自由地活着,成为象卢安克一样快乐、有用的人?我知道,不是我们不想,而是当朝老爷们不让。
  
  所以我哭泣,是因为我悲哀我们看不到希望,我悲哀我是当代中国人!
  
  
   2010年01月01日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07:31 , Processed in 0.0624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